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矿工充电忙 缘来读书香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皖北煤电公司钱营孜矿十一个职工书屋里“人满为患”,前来借阅查资料的员工络绎不绝。这个矿即将实现联合试运转,各种工作紧锣密鼓,生产任务特别重。为何还有这么多人在辛苦的工作之余,对读书学习如此青睐?
员工当学生,煤矿成学校。这个矿做为皖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矿井,人才缺口较大。针对71%的员工是青工的实际情况,矿着手打造“育才工程”。通过“选”、“育”、“管”、“提”四项措施,一方面鼓励科技人员自学,并开办自学培训班,加快技术人才的成长步伐;另一方面采取企校联合办学的方法,先后组织60名优秀员工到大学院校,进行地质、采矿、机电等专业的脱产学习。
钱营孜矿把人力资源当做比煤更优质的资源精挖细采。员工发展空间多大,决定于他拥有知识的多少。按照“因岗用人,量能而用”的原则,建立了360度管理人员测评细则,通过上级评价、同级评价、下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在管理岗位上的人员,真正实现动态的“能上能下”。好环境,激励人。仅2009年,全矿就有60余名青工报考了高教自学考试,先后有11名青工取得高教自学考试大专学历或本科学历。全矿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共有400余人,每年都可以参加公开、公平的竞争,走上管理岗位,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才华。
员工想学习,就能舒适地学习园地。钱营孜针对员工爱上网的习惯,拓展学习平台。在矿局域网上开通学习网站,把多门课程制作成视频、音频资料,放置到网站上供职工学习,并设置交流互动区,构建信息化学习平台。职工可以按岗位需求和自身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增强了学习效果。员工学习的怎样,通过矿、科(部)、队考核奖罚体系进行兑现,结果与员工工资挂钩。
学习力激发了创新力。目前打牌下棋的员工少了,学技术搞创新的多了。从2007年至今,全矿自发成立30多个技术攻关小组,小发明、小创造层出不穷。上半年,全矿职工为企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共提出合理化建议800多条,矿上采纳230多条,创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用于奖励有功人员的资金高达120万元。
如今,学习成了钱营孜矿员工工作的第一需要。下班,大部分员工人不是急着回家,而是到阅览室看书充电,呈现出“上班好好干、下班忙充电”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