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四川会见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忠诚、敬业、勤学、创新、修养”十个字,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共勉。
将“忠诚”列于首位,这是由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忠诚”源于真情,源于真信,源于真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源于对党的宗旨的深刻了解,源于对教书育人使命的真正认同。
每一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否做到了“忠诚”,关键看他身体力行的程度和效度。一个从内心深处真正把教育当作造福社会的事业,当作创造社会价值的平台,当作追求人生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生存方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定会自觉履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义务,并在“敬业、勤学、创新、修养”上下功夫。
对每一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而言,敬业的核心就是教书育人,做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帮助学生去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和健全的人格。
每一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始终强调学习。特别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必须自觉增强忧患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到,停滞不前、抱残守缺、凭借经验,都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切实做到‘长流水’。”只有通过学习,不断丰富知识视野,不断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深化学术造诣,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我们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实际,适应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实际,从而凭新的知识在新的实践中取得新的进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改革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努力在研究教材和研究学生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急需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教育工作者的修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是学生天然的榜样,他们的一举一动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以致会通过学生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无可替代的影响。一个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无不以高尚和完美的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提升良好的教育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师德修养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因此,每一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提高修养,行为世范,以自己的崇高追求、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熏陶和影响学生,引领社会风尚”。
记得去年9月1日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个里程碑的背后,是中国教育发展前所未有的大提速。教育的“提速”,无疑亦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提质”的要求。每一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珍视机遇、顺应形势,立足自我、注重“提质”。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质”,则必须从增强“忠诚”意识开始,从身体力行“忠诚”开始。(赵 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