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河嘴煤矿四结合开展“打非治违”
川煤集团达竹煤电公司小河嘴煤矿在深入开展的“打非治违”专项活动中,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做到“四个结合”,重拳出击矿井各类违规违章行为,及时发现和整改矿井各类安全隐患,防范零星事故和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落实全矿各级各岗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巩固员工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构建矿井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将“打非治违”与日常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相结合。该矿持续开展了以“全面摸清安全隐患,强力管控薄弱环节,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强化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堵塞安全管理漏洞”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成立了矿长负责的安全大检查组织机构,下设综合组、机运组、采掘组、通防组、防治水组和火工产品6个专业检查组,重点检查瓦斯综合治理、水害防治、生产系统、顶板管理、生产布局、应急救援、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地质灾害、班组建设、质量标准、劳保防护、设备准入、安全培训、作风建设、责任考核等29个项目,每个项目明确了检查标准,对每个系统、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项措施进行全方位拉网式密集排查,并从操作层面倒查倒逼责任,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及时上报,确保安全大检查不走过场、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为提高检查效果,该矿采取专业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动态检查相结合,效果检查与过程跟踪相结合,自查与上级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到班组班班排查,区队每日自查,业务部门每日督查,检查组每周专项排查,矿领导定期抽查,各专业检查组建立了隐患整改专门档案,对各专业的隐患排查整改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对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复查,确保隐患和问题的整改质量。2015年以来,该矿共查出隐患3973条,现场整改3969条,其余4条较大隐患已得到整改。
将“打非治违”与危险源和易违章环节排查治理相结合。煤矿95%以上的事故都发生在安全薄弱环节,该矿将安全薄弱环节分解为各工种危险源和员工易违章时段,每月由矿长组织开展全矿性的重大危险源和员工易违章环节排查活动,发动各岗位、各工种员工机结合自身岗位实际查找。该矿分专业线、分区队编制了《各工种危险源和员工易违章时段排查治理表》,发放给每位员工,除了纳入对员工的安全培训考试内容外,还张贴在各工种、各岗位的操作现场,让员工在工作中可以随时看到,做到熟知熟记熟背。目前,该矿已排查出采煤、掘进、机电等5大专业线273个危险源,制定了248项预防措施;共排查出节假日、深夜班、交接班、零散班、高温班等9大员工易违章时段,制定出91条管控措施。在员工易违章时段的管控上,该矿推行每班安全巡视、安全确认、工序管理、隐患排查、安全喊话、安全汇报、质量验收的“七步曲”,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跟带班力度,对管理人员现场履职实行每周检查考核;党工团组织加大对深夜班、节假日班的安全查岗的力度,并覆盖井下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对节假日、周末等易违章时段,实行重要作业点两名管理人员双跟班;严格执行班班安全质量验收制度,做到隐患不过班,不过夜;对两人及以上的零散作业班,指定其中1人为现场安全负责人,严格执行一班三汇报,达到班中安全控制的流程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将“打非治违”与月度“四个专项”整治活动相结合。该矿根据生产地质条件复杂、煤炭赋存条件差的实际,将“一通三防”、机电运输、顶板管理、地测防治水作为安全生产隐患整治的重点,每月组织开展四个专项政治活动。该矿成立了“四个专项”整治工作小组,每月初下发由安监处下发“四个专项”整治方案,明确整治内容、整治单位、整治责任人、整治时间、整治目标和整治效果验收人,各分管领导每月牵头检查整治效果,整治情况在全矿通报。为确保整治效果,该矿分别落实相关业务部门的业务保安责任,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技术标准、本工种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按照“边检查边整改、以检查促整改”的原则,排查出隐患和问题必须逐项制定整治措施,投入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整治和监管不力、重大隐患不及时整改、不认真履行安全职责的业务部门和分管领导,必须严格进行安全问责。从2015年1月开始,该矿推行“四个专项”整治交叉检查考评制度,每月由矿长牵头,安监处长、总工程师配合,整治部门和区队负责人参与,对全矿“一通三防”、机电运输、顶板管理、地测防治水四个专项整治效果实行交叉检查考评,并在检查后召开专项整治考评会,分析整治成果,总结经验及教训,消除事故苗头,检查、考评和奖惩结果在井口挂牌通报。
将“打非治违”与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活动相结合。该矿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作为矿井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手段,成立了总工程师负责的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结合矿井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煤系地层、煤系上覆地层、地质勘探设计、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等资料,采取走访查阅资料和现场实测实探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对井田范围内的对矿井地质构造、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及采空塌陷、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地表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普查和评估,同时还对矿井周边的小煤矿进行了仔细普查。目前,普查组共查出古河床冲刷带、封闭不良钻孔、瓦斯富集区、砂岩裂隙水、地表明月江河流等5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编制了隐蔽治灾因素普查报告,制定了17条针对性的事故应急防范措施,并根据普查报告做好相应的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消除隐蔽致灾因素,预防矿井事故发生。在此基础上,该矿严格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合理布置采掘部署,杜绝了超层、超深、越界、承包、转包、租赁开采、以采代探、边建设边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