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34|回复: 0

为何有人抠节前禁令的字眼

发表于 2009-9-16 16:02: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初看似乎是网友们在“鸡蛋里头挑骨头”、故意找茬,细想却有一股苦涩涌上心头。大家之所以抠“节前禁令”的字眼,实际上表达的是他们对禁令执行实效的疑问

       中秋节来临之际,许多地方纪委都重申了以下规定:“凡利用中秋、国庆之机乱发钱物,一律先免职,再按规定处理”,这样的表述有问题吗?在我看来,是没任何问题的——不仅“出发点是好的”,遣词造句也很得体。可在网上却遭到了很多网友的调侃甚至是质疑。

  比如在某网站上,就有数百网友对此发表了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抠字眼”的,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一些:其一,抠“利用中秋、国庆之机”的字眼,调侃为“大家提前发啊”或者“节后再发吧”;其二,抠“乱发钱物”这个“乱”字的字眼。什么是“乱”,最终解释权在领导!其三,抠“一律先免职”的字眼:“先免职”会不会风头一过就复出甚至是高升呢?

  网友们这样拿着放大镜抠字眼,初看似乎是“鸡蛋里头挑骨头”、故意找茬,细想却有一股苦涩涌上心头。大家之所以抠“节前禁令”的字眼,实际上表达的是他们对禁令执行实效的疑问。

  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每到逢年过节,很多地方、单位都要发一个廉洁过节的通知或者“五不准”、“十不准”之类的禁令,措辞很严厉、措施很严密。但很多时候,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住不正之风的发生,该乱发钱的照样乱发钱,该请客送礼的照样请客送礼,没有几个人受到追究。这样的事情多了,老百姓对那些“看起来很美”的禁令就不愿或不敢轻易相信了。抠“节前禁令”的字眼,其实是老百姓对某些不正常现象不满的一种表达。

  “节前禁令”遭遇网友抠字眼,个中意味发人深省。期待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纪委能把“节前禁令”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严管重罚,抓几个典型出来。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相信禁令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玩虚的”。(乔志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