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转思路 破常规 勇创新 云盖山煤矿一矿综采队采煤一班:人少了效率高了(图3副) ■文军甫
         人员由48人减到32人,生产工效却由二季度的人均13.07吨提升到三季度的16.12吨,人均增效3.05吨……这一串可喜数字得益于“转、破、创”的一系列措施。9月27日,永锦能源云盖山煤矿一矿召开经营分析会,对综采队采煤一班减人增效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拉架工作需要拉架、顺架、打架缝、清煤4道工序,常规的作业方式是“跟进作业法”,也就是一个工序安排一个岗位跟进作业,每班需要安排3个组随割煤机推进跟进移架。这样“前走后跟”的作业方式,虽然速度快,但是工效不高,原因是受采煤机作业速度和组与组之间拉架速度限制,每组每班至少要浪费2小时“待工”时间。为提高工作效率,采煤一班最大程度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把拉架作业改成1个组,作业方式改成“循环作业法”,集中人员干完第一道工序回头再干第二道工序。拉架组组长王德宽说,以前12名拉架工,每班最多能拉60架,功效算下来人均还不足5架。工艺改进后每班只需4名拉架工就能完成128架的拉架任务, 人均达到32架,是原来的6倍。
         以往打钻、注水、联网、抽放等工作,都是由各班组自行组织,作业方式是把“打钻组” 8人分成4个作业点,避开生产地段见缝插针“分段作业”。算下来每组实际工作时间还不足3小时。实际上注水、抽放工作难度在打钻作业,钻机操作必须2人配合坚守岗位。而注水、联网工作1人可以“走岗作业”管理多个作业点。为解决这种因岗位职能搭配混乱现象,他们取消了“打钻组”作业编制,把精挑细选的6名打钻技术能手集中起来,利用开工前设备检修“停产”时间突击打钻作业。工作结束后留下2名钻手“走岗”开展注水、联网等后续工作,其他钻手各回各的岗位在从事生产作业,即做到生产、打钻两不误,工效也由原来的人均不足20米提高到33.3米。
       针对辅助岗位人员臃肿,人浮于事现象,大刀阔斧进行优化与裁剪,运用“一岗多责”的管理措施,把22个岗位配置减少到16个,精简下来人员补充到现场一线,壮大了生产力量。同时,在工资二次分配中提取1%的创新资金,鼓励职工开展“五小”创新活动,调动创新热情。三季度,采煤一班完成创新成果4项。职工郑国伟创新发明的“移动式电缆滑道”,运用支架油缸做牵引,使200多米长约8吨重的动力电缆通过皮带架上托辊滑道, 1人操作设备就能够轻松完成电缆移动、打盘作业,解决了移动电缆需要全班30多人停产3个小时的工时浪费问题。尤其是7月份他们班组创新发明的“台阶式循环迈步绞架抬煤”工艺创新,不仅破解了采煤机无法平行下移技术难题,而且还从上回风巷“脚下”30米“死角”地段挖出原煤7200多吨。
图1:永锦能源云盖山煤矿一矿综采队采煤一班超前支护组按照“台阶式循环迈步绞架抬煤”工艺标准架抬棚
图2:永锦能源云盖山煤矿一矿综采队采煤一班组织更换工作面转载机皮带
图3:永锦能源云盖山煤矿一矿综采队采煤一班组织更换综采工作面前部溜电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