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豫光:将底吹熔池熔炼技术创新进行到底
上半年,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完成黄金1654千克,同比增长6.46%;完成白银311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白银占豫光金铅集团主营业务仅次于电解铅比重达34.87%,跻身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豫光白银产量约占全国白银产量的5.8%。这些成绩,是豫光在国内首家将底吹熔池熔炼技术应用到贵金属冶炼领域的基础上取得的。河南豫光金铅集团设计院院长李卫锋,则是将底吹熔池熔炼技术应用于贵金属冶炼领域的第一人。
9月28日,笔者在豫光贵金属冶炼厂见到了李卫锋。李卫锋带着我们到了他研发的熔池熔炼贵金属冶炼系统,指着贵铅炉说:“上边这个贵铅炉就是我们这个项目的核心装置,它主要是解决了传统火法工艺阳极泥处理量小、间断周期生产的难题,阳极泥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从技术角度上说,主要是利用阳极泥自身的铅作造渣熔剂,进行高温熔炼,避免了高温强腐蚀性纯碱和萤石熔剂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熔炼反应强度,缩短了生产周期,而且能够延长炉子内衬寿命,实现了阳极泥的连续进料强化熔炼,这样的话使整个产能有了大幅度地提高。”
早在2002年5月,豫光成为首家在国内采用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炼铅技术的企业,实现了高效、绿色环保冶炼,并在全国炼铅行业推广。为解决富铅渣铸块冷却后再重新加热熔化消耗大量能源的问题,李卫锋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开展了数年的科技攻关,开发了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技术,新工艺的CO2排放量只有传统工艺的25%;能耗比国家准入标准降低56%,比原来的富氧底吹-鼓风炉工艺降低40%,各项指标,全国领先。2010年,该技术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1年,以该技术为核心的“铅高效清洁冶炼及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卫锋到人民大会堂领奖。
李卫锋说:“借鉴底吹熔池熔炼技术在铅冶炼领域的成功经验,我们克服重重困难,于2006年,在国内首家成功将底吹熔池熔炼技术应用于贵金属冶炼领域,开创了氧气底吹金银冶炼的先河,提升了我国贵金属冶炼技术水平。该项技术把传统的阳极泥处理工艺分成两个阶段,采用底吹贵铅炉和底吹分银炉分步完成。底吹贵铅炉淘汰了传统工艺中添加纯碱、萤石等熔剂造高碱高腐蚀性渣型的技术,采用高铅锑渣型实现了贵贱金属的富集分离,降低了对耐火材料的侵蚀,延长了氧气底吹贵铅炉的炉龄;底吹分银炉采用工业纯氧替代传统的压缩空气,缩短了精炼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烟气量、优化了车间环境。在贵金属高污染冶炼领域,我们也实现了清洁高效、绿色环保。”
李卫锋继续介绍道,采用氧气底吹金银冶炼技术后,豫光实现了阳极泥的连续处理,替代了传统工艺因间断生产频繁的升温、降温、保温、再升温的反复过程,一方面增加了阳极泥处理量;另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延长了炉龄、节约了能源。该技术适应于从有色冶炼过程中产出的含金银贵金属的废渣、废料、阳极泥中提炼金银,尤其适用于铅阳极泥的处理,提升了我国贵金属冶炼技术水平。
李卫锋说,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使豫光单炉阳极泥处理量较传统工艺增大了2倍,阳极泥月处理量超过500吨,吨阳极泥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2000千克标煤,成本下降幅度超过1000元,金、银回收率提高到99%、98.5%,金、银直收率均提高到95%。2010年11月,公司对氧气底吹金银冶炼生产线和环保设施进行改造。改造后具有年处理1万吨阳极泥的生产能力。2012年4月,该项目投产。公司年产金5吨,银1000吨,其中新增产能金1.5吨,银300吨。
最后,李卫锋满怀信心地说:“2012年,我们首家在国内成功开发出锑底吹熔池熔炼新技术,将底吹熔池熔炼技术拓展到锑冶炼领域。2014年,我们自主研发、独立设计、自行建设的除铜渣底吹熔炼分铅造锍——底吹吹炼粗铜工业化生产线,首次在国内外实现除铜渣的规模化连续生产。依托底吹熔池熔炼技术,我们还将在渣处理,铅、锌、铜联产及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方面,做更深入的研发工作,进一步推动重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升级,将底吹熔池熔炼技术创新进行到底。”
(屈联西 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