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洪福剑
  漳州龙海市格林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瞄上秘鲁鱿鱼深加工项目,却在鱿鱼的肉质口感上被“卡”了。
  “琢磨了半年多,加工技术无法突破。”董事长苏庆忠为此苦恼。
  今年7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博士科技团第一次到龙海走访企业,让苏庆忠烦恼变惊喜。
  “江南大学方面很快就能进行技术转移。”苏庆忠非常兴奋,“这些年我省远洋捕捞快速发展,公司每年可深加工一到两吨秘鲁鱿鱼,新增2亿元产值。”
  在龙海,还有许多像格林水产这样的食品加工企业依赖科技创新走出一条转型新路。据统计,去年龙海食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逾1.4亿元,同比增长22.4%。在此带动下,面对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上半年全市食品工业完成产值184亿元,同比增长15.9%。
  政府搭建平台
  不求热闹求实效
  食品工业是漳州现有唯一的千亿产业,龙海贡献其中的三分之一。而在龙海,食品工业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产业”,去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六成。
  “经历草根创业、完成原始积累的龙海食品工业,龙头企业不多,且大量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盲目跟风模仿。产业整体结构不优、层次不高。”龙海副市长李施军表示。
  面对现状,龙海正通过构建清晰的政产学研合作路径,谋求产业转型升级。李施军将这一路径概括为“三步攻略”:政府搭台,对接院校技术资源;企业作为,跻身高校董事;各方合作,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合作中,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多方共赢。
  在科技资源欠缺的龙海,政府要为企业找技术牵好线搭好桥。
  去年12月,李施军带队的“企业团”主动上门,赴国内食品工业技术最顶尖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找专家、解难题。
  临行前,龙海市科技局做了两件事:第一件,让有对接意向的企业出题目,最终遴选出12家技术需求针对性更强的企业组团前往;第二件,让每家企业各自带上一件主打产品,到对接现场请专家点评。
  “带着目的去对接,不要热闹要实效。”市科技局局长洪亚智说,有6家企业的8个项目,当场达成合作意向。
  尝到甜头的龙海科技部门,瞅准一切机会当“媒婆”。今年5月,市里举办科技活动周,邀请天津科技大学举办食品成果发布会;暑假期间,又拉来由8名博士(后)组成的江南大学博士科技团,深入6家企业面对面诊断辅导;还有线上的科技服务交易平台科易网,帮助龙海拓宽了科技资源的对接渠道。
  企业抢占先机,加大科技投入
  政产学研的合作模式,逼出龙海食品加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
  食品产业产品周期短,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企业主意识到: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研创新,是唯一出路。
  从国外引进高端技术和生产线,再进行本土化改造,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条捷径。曾从欧洲引进国内首条原装华夫饼生产线的海新集团,又斥资10亿元,从法国引进全亚洲首条伯力爵生产线,并结合自己的技术攻关,将风行欧洲市场的热烘焙糕点伯力爵带到国内。今年5月,伯力爵产品一问世,就迅速成为市场的“宠儿”。
  正鸿富食品从全国有QS认证的2万多家饼干企业中脱颖而出,和江中“结亲”。正鸿富将自身酥性饼干配方与江中猴菇提取液结合,研发生产江中猴菇饼干,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大受市场欢迎。新乐福食品则与片仔癀合作研发出孢菇饼干,其菇类多糖配方在市场独领风骚。
  在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多次对接中,龙海3家食品企业当起学院董事会的成员。 绿宝集团是一家以食用菌加工出口为主的企业,近年来,出口市场对罐头产品的营养成分、农药残留等指标的要求越来越严。“要扩大市场份额,企业一定要做好生产环节的内部管理,提高检测水平。”总经理黄文彬说。为此,绿宝集团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共建全市首家完整微生物理化指标检验检测中心。
  “检测中心建成后,关系罐头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指标,几乎都能在企业内自检自测。”黄文彬说,“待条件成熟后,中心的服务还将向别的企业辐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