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岗多能,以前不但不被领导和班组员工接受,甚至被视为不务正业,改革开放后,这种现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随共和国走过60载风雨中,蜕变为提倡和支持,注重员工的个性化发展,从而流光溢彩。
一岗多能黯然无光蜕变为流光溢彩
杨建
一岗多能曾经黯淡无光
重庆能投集团松藻矿山机械厂退休电焊工陈德明讲述:
我原先在厂矿修车间干钳工,那时,车间领导不准学其他工种的技术,如果看到谁在学,领导就会来先是打招呼,一次两次不听警告,再发现时就要受处分、挨批评、遭罚款。
许多去学本工种外的技术时,就会遭到这样的警告:“谁去搞耗自己工种外的,把工件整坏和整报废,一律打给他个人吃起”,有的工友也会这样叱责:“拿到师傅的行头乱搞啥子”,警告也好,叱责也好,还是没能阻止一些人多学技术的行动。
如我学烧电焊,最先只能背到领导偷偷摸摸地学,后来班里的电焊工调走了,差这个工种的工人,请车间领导批准,再经厂劳工审核同意,转为正式的电焊工后,才能光明正大地烧电焊,直到6年前退休。
那时,如果去学点别的什么技术,会被工友们视为不务正业,以至于给这些人起了“搞屎棒”,“戳锅漏”等不雅的外号。
笔者了解到,陈师傅偷学电焊技术时,工友私下赠送外号:“脑振荡”。
一岗多能操作岗走上管理岗
改革开放后,这种现象被发展的浪潮击退,陈德明师傅的徒弟谭乐蛟,1998年跟师学艺,出师后,又利用工作之余跟秦泽友师傅学会了起重工,能挑起厂里对外安装工程中起重吊装作业的重担,后来,车间缺车工,他又学会了车工。
于是,车间车削任务重时,顶车工岗,焊接工作量大时,顶焊工岗,厂有外修工程时,又能顶起起重岗,被工友称为:“万金油”,那里都抹得上去解决问题。
谭乐蛟有几项技能后仍不满足,前些年又自掏腰包学会了驾驶技术,有时开着厂里的转运小车,转送工件,清倒垃圾等,一年前,买了一辆小轿车自驾车上下班,让工友们很是羡慕。
2009年5月,真应验了“技不压身”的民间俗话,因为谭乐蛟会多项技能,被车间聘为安全质量管理员,从而从操作岗蜕变为管理岗,一岗多能让他成为耀眼的明星。
一岗多能农民工转为合同制工
和俩师徒同班的新员工蔡文俊,才进厂时只是农民工,因为学到了钳工技术,4年来,通过自学或培训,拿到了焊工、起重工、绞车司机的操作证,2008年,和21名农民工一起转为厂里的合同制工,他年轻好学,厂和车间就大力支持,他对班里的工友说:“反正技不压身,多学几门技术,厂里不光把培训学习费用捡了,到重庆市去学了技术还有误餐补贴,感觉很是爽!”。
蔡文俊能顶起车间的多项工作,为车间青工中掌握技能最多的,于是,工友送外号:“蔡队长”,学技术的带头的,2009年6月,被推选为职工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