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1949年,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从这里射向历史的天空,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瑞金,位于赣南地区的一个小县城,1931年,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谁持彩练当空舞?红旗漫卷,烽烟滚滚,红歌嘹亮,鱼水情深。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史册上都曾写下重要一笔的两个城市,展开了一场关于“执政”的对话。从当初幼小的红色政权,走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质是什么?又该往何方向去?这场“对话”让我们看得更准,走得更稳。
北京: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终于以“执政党”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
瑞金:这并非红色政权的“执政初体验”,而是实践“治国安民的艺术”的一个新起点。193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14周年纪念日,中国共产党人在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起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大会执行主席曾山宣告:瑞金改为“瑞京”,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道路的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这里第一次获得了执政兴国的经验与教训。
北京:的确,那虽然只是短短几年的执政实践,也为后来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建设提供了一定历史经验。毛泽东曾说:“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70多年后,当我们走进“共和国摇篮”,从红色遗迹中仰望历史,感受到了幼小红色政权的蓬勃生命力,触摸到了它自诞生起就深深印刻的“执政为民”印记。
瑞金:颁布宪法、劳动法等法律,农民获得土地,工人实行8小时工作制,妇女翻身得解放,全体苏区人民享受民主权利;印发货币,发展苏区经济,创办社会事业……摇篮中的红色政权以其前所未有的属于人民的本质特征,赢得了苏区干部群众的拥护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北京:一曲山歌传唱至今:“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也让新中国几代人耳熟能详。穿越时空,我们与先辈对话,那些历久弥精、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语,至今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瑞金:叶坪谢氏宗祠的大厅被木板隔成了15个小房间,作为外交、军事、土地等9个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办公室,里面仅有一桌一椅一床。毛泽东在这里对各部的领导人说:我们的办公室,是小了点……室雅不在大,办公室有张办公桌就行。我们的办公室,主要应该在田间地头,在军队战场,在实际工作中,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办公室。
北京:毛主席告诉我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从苏维埃到新中国,关心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如今,苏区作风已经发展成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
瑞金:一九三四年一月,毛泽东在这里写下著名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进而又提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北京:70多年前的至理名言,如今读来依然倍感亲切。中国共产党靠什么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靠的就是老百姓与共产党的鱼水深情!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我们把先辈们“治国安民艺术”的局部经验在中华大地上铺展开,变为造福所有中国人民的科学发展实践。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农民养老不再犯愁,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出台……民生所指,政策所向!民心所在,党心所系!先辈共产党人勾勒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幅和谐社会蓝图,正在我们这里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瑞金:从“瑞京”到北京,先辈共产党人撒播下的“为人民服务”的星星火种,终成燎原之势,燃起了中华民族腾飞的强大动力!尽管我们执掌着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只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薪火相传,永不改变,中国就会在复兴之路上昂首阔步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