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0-8 22:53:10
|
查看全部
有些事疏忽不得
为实现公司下达的创效目标,玉川冶炼厂的熔炼炉近段时间一直保持满负荷生产,铜精矿处理量由之前的60t/h提升至75t/h。下料量增加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比之前更加专注、细心,才能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然而,个别职工的疏忽和大意却叫人颇感无奈,让我们不得不停下奔跑的脚步去为他们原本不该疏忽的疏忽买单。
那天凌晨5点左右,我查看熔炼炉渣况时发现渣温低、发粘、流动缓慢,经测温才刚过1000℃,我立刻感到有问题。因为半小时前放渣还很正常,渣温1165℃,短短半个小时,怎会相差如此悬殊?
赶紧回到中控室查找原因,发现氧气压力下降了很多,流量也比正常时减少了近2500m³/h。我赶紧打电话到制氧站询问,对方模模糊糊地回答:“10多分钟前,有人打电话说熔炼炉转出去了,我就降低了氧压。”“没有啊,我们一直满负荷生产。”我仿佛能看到对方惺忪的睡眼,焦急的话语脱口而出:“可能是连吹二工段的熔炼炉吧,他们用高压氧,我们用低压氧,根本不是同一条管道。当务之急是立马把压力提起。”经过我降料、提高氧料比、向炉内加入焦粒等一系列补救措施后,炉况趋于好转。
事后经询问,确实是连二工段熔炼炉转出。对方说可能是沟通不到位,自己没讲清楚或者是制氧站没听清楚,并对自己的疏忽向我致歉。我一直在想:还好及时发现了炉况恶化并作出了相应调整;还好制氧站只是降低了氧气压力,而没有完全关闭。否则会造成什么后果?氧枪全堵、死炉——会给厂里造成多大损失?我不敢想象。
经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我们工作中相关岗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或者说沟通信息的正确性没有交代清楚。良好的、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更好的服务生产。而信息的正确传递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有人说,后半夜人困体乏,小小的疏忽和失误无可厚非。这不是我们推脱责任的理由,精心操作是每一个职工的职责。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做到在岗一分钟、专注六十秒,杜绝类似的疏忽再次发生。
(张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