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齐鲁王海涛

张爱玲

发表于 2015-10-24 22:06:04 | 查看全部
经典语录

要做的事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总找得出借口。
男人彻底懂了一个女人之后,是不会爱她的。
小小的忧愁与困难可以养成严肃的人生观。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半生缘》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半生缘》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倾城之恋》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倾城之恋》[7]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红玫瑰与白玫瑰》
啊,出名要趁早呀,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倾城之恋》
你疑心你的妻子,她就欺骗你。你不疑心你的妻子,她就疑心你。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都是严格的考验。
外表上看上去世界各国妇女的地位高低不等,实际上女人总是低的,气愤也无用,人生不是赌气的事。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是袖珍戏剧。
回忆永远是惆怅。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一个知己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
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
一个人在恋爱时最能表现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小说永远受人欢迎——不论古今中外都一样。
人因为心里不快乐,才浪费,是一种补偿作用
一个女人蓦地想到恋人的任何一个小动作,使他显得异常稚气,可爱又可怜。她突然充满了宽容无限制地生长到自身之外去,荫蔽了他的过去与将来,眼睛里就许有这样苍茫的微笑。
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碰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以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爱》
女人真是幸运——外科医生无法解剖她们的良心。
女人一辈子想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也是男人。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花凋》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倾城之恋》
薇龙笑道:“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沉香屑·第一炉香》
她又看了看表。一种失败的预感,像丝袜上一道裂痕、阴凉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往上爬。——《色·戒》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然而敦凤与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还是相爱着。——《留情》
·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象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 张爱玲名句[6]
·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愁。
· 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 —— 张爱玲语录
· 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 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吗?
· 牵手是一个很伤感的过程,因为牵手过后是放手!
· 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 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长安觉得她是隔了相当的距离看这太阳里的庭院,从高楼上望下来,明晰,亲切,然而没有能力干涉,天井,树,曳着萧条的影子的两个人,没有话 不多的一点回忆,将来是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 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爱。 —— 张爱玲名句
· 短的是生命,长的是磨难。
·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 人生是个苍凉的手势……
· 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中拐好几个弯想到你。
· 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长得很。 —— 张爱玲名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4 22:15:39 | 查看全部
故居公寓

上海,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无疑是一幢非常女性化的大楼——肉粉的墙面夹杂咖啡色的线条,多半是时间的关系,这幢大楼看上去有些暗暗的色调,仿佛沾染了
张爱玲
灰的,旧日里女人用过的胭脂扣。楼前一排梧桐,倒是依旧生气勃勃的模样。
这坐落在静安寺附近热闹街头的房子,便是才女张爱玲的公寓旧居,当年的名字是爱丁堡公寓(Edingburgh House)。1939年,张爱玲与母亲和姑姑住在51室;1942年搬进了65室(现在为60室),直至1948年。她笔下妙趣横生的《公寓生活记趣》,说的便是这座大楼里的喜忧了。
“自从煤贵了之后,热水汀早成了纯粹的装饰品……梅雨时节,门前积水最深。街道上完全干了。我们还得花钱雇黄包车渡过那白茫茫的护城河……屋顶花园里常常有孩子们溜冰,咕滋咕滋锉过来又锉过去,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仁里发酸如同青石榴的子,剔一剔便会掉下来”,她这样写道。
然而抱怨之余似乎还能体味到更多琐碎的乐趣,比如“下了一黄昏的雨,出去的时候忘了关窗户,回来一开门,一房的风声雨味,放眼望出去,是碧蓝的潇潇的夜”,再比如“提起虫豸之类,六楼上苍蝇几乎绝迹,蚊子少许有两个。如果它们富于想像力的话,飞到窗口往下一看,便会晕倒了罢?”真是妙趣横生,足以让人回嗔转笑的。毕竟,有什么好计较的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如果轻轻推开虚掩的大门,就能看见昏暗门厅里坐着的电梯管理员,张爱玲经常提起的老式的奥斯汀电梯内,却漆上了刺眼的绿油漆。
对于张爱玲来说,爱情只要欢娱静好即可,甚至不顾胡兰成正为日本人做事。当胡离开上海时,张对他说:你可化名张牵,亦可叫张招,天涯海角,总有我在牵你招你。而胡兰成似乎无意厮守终身。1946年11月,胡兰成悄悄回上海张爱玲寓所,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晨便去和张爱玲告别。
在胡兰成离去之后,张爱玲坐拥旧公寓里的老时光而不能自拔,正像她曾说过的,在这里,“我将只是萎谢了。”
1942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40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创作擅长心理分析。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国,后死于公寓。
张爱玲的作品取材于世俗生活,将西方现代心理分析派的要领和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笔法奇特地结合在一起,风格富丽堂皇而且充满丰富的意象。晚年的张爱玲孤独地居于美国,于1995年月圆人团圆的中秋节前夕悄然离世。她选择了静寂封闭的生活,因为热闹对于她来说早已是过眼烟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4 22:30:17 | 查看全部
人物年表

1920年-1930年
1920年9月30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康定东路),取名张煐。原籍河北丰润。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1921年12月21日弟弟张子静出生。
1922年迁居天津。父亲在津浦铁路局任英文秘书。
1924年开始私塾教育,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如果说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那么第二篇小说写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则充分显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
1925年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1927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张爱玲对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她曾在《天才梦》中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1930年十岁时,母亲坚持送张爱玲进学校读书,为此同父亲大吵一场。母女俩偷着跑到黄氏小学,张煐正式取名张爱玲。
1931年-1940年
1931年秋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1932年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这是她在《凤藻》上发表的第一篇,也是唯一的一篇小说。
1933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刊载第一篇散文《迟暮》。
1937年《国兴》刊载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读书报告叁则》《若馨评》,《凤藻》刊载《论卡通画之前途》。夏天,毕业于圣玛利亚女校;母亲第二次出国归来,张爱玲因躲避日寇炮火到母亲家住,遭父亲毒打。
1938年,旧历年的前一天,逃出父亲家,从此与父亲家告别。同年,在困境中终于长成大姑娘的张爱玲再一次接受了命运的考验: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专攻文学。
1940年四月十六日,《西风》月刊三周年征文揭晓,张爱玲的《天才梦》获第十三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4 22:33:46 | 查看全部
1941年-1950年


1942 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婆媳之间》《鸦片战争》《秋歌》《乌云盖月》《万紫千红》《燕迎春》《借银灯》。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
1943年《紫罗兰》杂志连载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
《杂志》月刊刊载《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金锁记
《万象》月刊刊载《心经》《琉璃瓦》
《天地》月刊刊载《散戏》《封锁》《公寓生活记趣》
《古今》月刊刊载《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
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胡兰成等。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她穿的衣服都由自己亲手设计,或由好友炎樱设计,这些服装在当时无论是样式还是颜色都显得很大胆,这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报纸和圈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却又常常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人情练达,但生活中却始终与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她后半生的凄凉结局。
1944年《万象》月刊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
《杂志》月刊刊载《必也正名乎》《红玫瑰与白玫瑰》《殷宝滟送花楼会》《论写作》《有女同车》《走!走到楼上去!》《说胡萝卜》《诗与胡说》《写什么》《忘不了的画》《等》《年青的时候》《花凋》《爱》
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传奇》由上海杂志社出版发行
《天地》杂志刊载《童言无忌》《造人》《打人》《私语》《中国人的宗教》《谈跳舞》《道路以目》《烬馀录》《谈女人》
《小天地》杂志刊载《散戏》《炎樱语录》
《苦竹》月刊刊载《谈音乐》《自己的文章》《桂花蒸阿小悲秋》
1944年张爱玲与文化汉奸胡兰成结婚,炎樱作为证婚人。
1945年:《杂志》月刊连载《创世纪》《姑姑语录》《留情》《苏青张爱玲对谈记》《吉利》《浪子与善女人》
《小天地》月刊刊载《气短情长及其他》
《天地》月刊刊载《卷首玉照及其他》《双声》《我看苏青》
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
1947年:《大家》月刊刊载《华丽缘》《多少恨》
《传奇》(增订本)由上海山河图书公司出版。
与电影导演桑弧合作从事影剧活动,写出三部电影剧本《太太万岁》《不了情》《哀乐中年》(与桑弧合编)
与胡兰成离婚
1948年以梁京为笔名在上海《亦报》连载《十八春》(后改名“半生缘”)
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
1950年七月参加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4 22:38:25 | 查看全部
1951年-1960年

1951年十一月《十八春》由上海《亦报》社出版单行本。十一月
张爱玲
四日至次年一月二十四日,《小艾》(中篇小说)在《亦报》第三版发表。
1952年赴香港,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准。赴港后,在美国驻香港新闻处工作。写电影剧本《小儿女》《南北喜相逢》。翻译《老人与海》《爱默森选集》《美国七大小说》(部分)。
1954年《秧歌》《赤地之恋》在《今日世界》连载,后在香港出版英文本及中
文本。
《传奇》改名“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在香港由天风出版社出版。
今日世界出版社刊行译作《无头骑士》。
1955年秋天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离港赴美。
与好友炎樱同去拜访胡适。
1956年得Edward Mac Dowell Colony的写作奖金。
8月,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结婚。
1957年母亲在英国病逝。
1958年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才两得》等剧本。
1960年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1970年
1961年张爱玲为了搜集写作材料,自美飞台转港。这是张爱玲唯一的台湾行,后来写入英文散文题目是3《重回前方》。十一月到港后为电懋电影公司赶写了两个剧本,其中之一是一九六一年极为卖座的《南北和》续集《南北一家亲》。在台湾旅行期间,丈夫赖雅在美中风瘫痪,此后对张爱玲的生活和精神都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1962年回美国华盛顿与丈夫重聚。
1966年香港《星岛晚报》连载长篇小说《怨女》(根据《金锁记》改编)。
怨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67年赖雅以七十六岁高龄去世。
获邀任美国纽约雷德克里芙学校驻校作家。
着手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68年《秧歌》《张爱玲短篇小说集》《流言》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连载《半生缘》。
1969年《半生缘》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发表《红楼梦末完》。
转入学术研究,任职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1971年-1980年
1972年自“中国研究中心”离职。
1973年定居洛杉矶。
《幼狮文艺》刊载《初评红楼梦》。
1974年《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刊载《谈看书》《<;谈看书>;后记》。
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
《皇冠》杂志刊载《二详红楼梦》。
1976年《张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联合报》刊载《三详红楼梦》《<;张看>;自序》。
1977年《红楼梦魇》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79年《中国时报》社刊载《色,戒》。

1981年-1990年
1981年《海上花列传》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3年《惘然记》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幼狮文艺》刊载《初评红楼梦》。1984年《联合文学》刊载电影剧本《小儿女》《南北喜相逢》。
1987年《余韵》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8年《续集》《表姨细姨及其他》《谈吃与画饼充饥》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90年台北《联合报》副刊二月九日刊载《草炉饼》。

1991年-1995年
1991年《张爱玲全集》典藏版:《秧歌》《赤地之恋》《流言》《怨女》《倾城之恋》《第一炉香》《半生缘》《张看》《红楼梦魇》《海上花开》《海上花落》《惘然记》《续集》《余韵》,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2年《爱默森选集》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张爱玲文集》(四卷本)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张爱玲评传》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3三年完成《对照记》。
《联合文学》刊载电影剧本《一曲难忘》。
1994年《对照记》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5年9月8日逝世于洛杉矶公寓,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享年七十五岁。
9月19日林式同遵照张爱玲遗愿,将遗体在洛杉矶惠捷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
9月30日张爱玲的生忌,林式同与数位文友将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4 22:43:37 | 查看全部
李鸿章外曾孙女

李鸿章
张爱
玲本名张煐,于1920年9月3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
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1848-1903年)是清末名臣,河北丰润人;祖母李菊耦(1866-1916年)是晚清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1896-1953年)是典型的遗少,母亲黄素琼(1893-1957年)则是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较为欧化。张爱玲只有一个弟弟张子静(1921年12月11日-1997年10月12日),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先任职于银行,后来担任上海郊区中学英文教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4 22:45:43 | 查看全部
恋上汉奸

[3]张爱玲
张爱玲 胡兰成
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
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的一座庭院的草坪上,有一个躺在藤椅上翻读杂志的中年男人。当他看到一篇小说时,才刚读了个开头,就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细细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个男人就是胡兰成,他读的小说就是张爱玲的《封锁》。
胡兰成
兰成是浙江嵊县胡村人,生于1906年。从小家贫,吃过很多苦,赤手空拳拼天下。他原有个发妻玉凤,在玉凤过世之时,胡兰成借贷以葬妻魂,却四处碰壁。对此,胡兰成后来回忆说:“我对于怎样天崩地裂的灾难,与人世的割恩难爱,要我流一滴眼泪,总也不能了。我是幼年时的啼哭,都已还给了母亲,成年的号泣,都已还给了玉凤,此心已回到了如天地之仁!”就是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只身闯世界的文人,在挣扎中淡漠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价值观。所以在汪精卫为组织伪政府而四处拉拢人才时,他们看上了胡兰成。而胡兰成也不顾是非黑白地应允,成了民族的罪人。
此时的胡兰成,已在汪伪政府中任职,正在南京养病。当他收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第十一期,读到《封锁》的时候,喜不自胜文人与文人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使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于是他立即写了一封信给苏青,对张爱玲的小说大加赞许,并表示极愿与作者相识。苏青回信说,作者是位女性,才分颇高。这更是让胡兰成对张爱玲念念不忘。不久,他又收到了苏青寄来的《天地》第十二期,上面不仅有张爱玲的文章还有她的照片。他越发想结识张爱玲了。胡兰成回到上海之后就去找苏青,要以一个热心读者的身份去拜见张爱玲。苏青婉言谢绝了,因为张爱玲从不轻易见人。但胡兰成执意想见,向苏青索要地址。苏青迟疑了一下才写给他——静安寺路赫德路口192号公寓6楼65室。胡兰成如获至宝。虽然此时,他是个有妻室的人,而且,是他的第二次婚姻
胡兰成第
1960年左右,年届四十的张爱玲。
二天就兴冲冲地去了张爱玲家,她住的赫德路与他所在的大西路美丽园本来就隔得不远。可张爱玲果真不见生客。胡兰成却不死心,从门缝里递进去一张字条,写了自己的拜访原因及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并乞爱玲小姐方便的时候可以见一面。第二天,张爱玲打了电话给胡兰成,说要去看他,不久就到了。张爱玲拒绝他的到访,又自己亲自去见他,主意变得好快。其实早前,胡兰成因开罪汪精卫而被关押,张爱玲曾经陪苏青去周佛海家说过情。因此,她是知道他的。于是,就这样见面了。
真正见了面,胡兰成只说与他所想的全不对。他一是觉得张爱玲个子之高,二是觉得她坐在那里,幼稚可怜相,不像个作家,倒像个未成熟的女学生。但他两人一谈就是五个小时。从品评时下流行作品,到问起张爱玲每月写稿的收入。对一个初次见面的小姐问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失礼的,但“因为相知,所以懂得”,两人已有了知交之感,所以张爱玲倒未觉得胡兰成的话很唐突。胡兰成送张爱玲到弄堂口,并肩走着,他忽然说:“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只这一句话,就忽地把两人的距离拉近了。“这怎么可以”的潜台词是从两个人般配与否的角度去比较的,前提是已经把两人作为男女放在一起看待了。张爱玲很诧异,几乎要起反感了,但,真的是非常好。
次日,胡兰成去回访张爱玲。她房里竟是华贵到使他不安,胡兰成形容说,三国时刘备进孙夫人的房间,就有这样的兵气。那天,张爱玲穿了一件宝蓝绸袄裤,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多年后,胡兰成对这些细节都有着清晰的回忆。此后,他每天都去看张爱玲。一天,他向张爱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张爱玲便取出来送给他,还在后面题上几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一
张爱玲
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但很快,他们恋爱了。他们谈情说爱的方式似乎是他们最初相识的延续。胡兰成在南京办公,一个月回一次上海,一住八、九天。每次回上海,他不回美丽园自己的家,而是径直赶到赫德路,先去看张爱玲。两人每天在一起,喁喁私语无尽时。但当时世人并不了解他们之间的感情,只觉得胡兰成的政治身份是汉奸,又有妻室,年纪大到几乎可以做张爱玲的父亲。世人都觉得这样的爱情似乎有些不可思议,都是为张爱玲惋惜的。她却不觉得。
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其实细细分析来,张爱玲本身就不是一个世俗之人,她不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一个人。她没有什么政治观念,只是把胡兰成当作一个懂她的男人,而不是汪伪政府的汉奸;对于胡兰成的妻室,她也不在乎,因她似乎并不想到天长地久的事。她在一封信中对胡兰成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也许她只在乎胡兰成当下对她的爱,其他的,她都不愿多想。胡兰成的年龄比她大出很多,但这也许又成了她爱他的原因。
张爱玲从小缺乏父爱,便容易对大龄男性产生特别的感情,所以,年龄问题也不是障碍。于是,她倾尽自己的全部去爱他了,就这样在世人诧异的眼光中相爱了。爱得那样的超凡脱俗
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这给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一个升华的机会——结婚。他们就这样结婚了,没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纸婚书为凭。因为胡兰成怕日后时局变动,自己的身份会拖累张爱玲。没有任何仪式,只有张爱玲的好友炎樱为证。“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是出自张爱玲之手,后两句出由胡兰成所撰。就这样,他们的感情有了一个踏实安稳的关系——夫妻。
这一段时间,也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的黄金时间。胡兰成对她的写作是有帮助的,两人会一起讨论一些文学话题。而张爱玲的散文《》,在开头就说,这是一个真的故事。的确是真的故事,是胡兰成的庶母的故事。也许他是给她的创作提供灵感的吧。但,这样的时间,并不长。
时间已经接近了44年年底,时局明显地在变动。日军在中国的势力已经江河日下。而胡兰成作为汪伪政府的官员,也有了危机感。有一个傍晚,两人在张爱玲家的阳台上看上海的暮色。胡兰成对她说了当下的时局,恐自己将来有难。张爱玲虽对政治不敏感,但此刻,她知道,这个国,这一次是真真连到她的家了。汉乐府中有“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的句子。而张爱玲此刻是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两句诗的含义。胡兰成说“将来日本战败,我大概还是能逃脱这一劫的,就是开始一两年恐怕要隐姓埋名躲藏起来,我们不好再在一起的。”张爱玲笑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张爱玲
就是这样真实的期盼!但两人果真是要分别了! 1944年11月,胡兰成到湖北接编《大楚报》,开始了与张爱玲的长期分离。那是一个时常有警报和空袭的时期。有一天,胡兰成在路上遇到了轰炸,人群一片慌乱,他跪倒在铁轨上,以为自己快要炸死了,绝望中,他只喊出两个字:爱玲!这个时候,他还是全心爱着张爱玲的吧。
但胡兰成毕竟是个毫无责任感的人,来武汉不久,他便与汉阳医院一个17岁的护士周训德如胶似漆。他不向小周隐瞒张爱玲,但又向她表明要娶她——只有做妾了。但小周的生母是妾,她的反应是,不能娘是妾,女儿也是妾。于是胡兰成又进行了一次婚礼,似乎全然忘了张爱玲的存在。而张爱玲对此一无所知。她给他写信来,还向他诉说她生活中的一切琐碎的小事。她竟还是那样投入地爱他。
1945年3月,胡兰成从武汉回到上海。在张爱玲处住了一个多月。此时,他才将小周的事情告诉了张爱玲。她是震动的,因为她把自己对胡兰成的爱看作是那样坚贞不可动摇的,但又怎么会冒出来一个小周?此时,张爱玲的心已被刺伤了,但她仍是爱他的。于是她只有默默承受。两个人在一起,胡兰成倒是再也不提小周了。也许他就是这样一个只看见眼前的人。
可惜,5月,胡兰成又回到了武汉。一见到小周,就有回家的感觉——他又忘了张爱玲了。
时局大乱,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胡兰成末日也来了,重庆方面定会惩办他这样的汉奸。于是他逃到了浙江,化名张嘉仪,称自己是张爱玲祖父张佩纶的后人——果是姓张,只是不叫张牵或是张招,住在诸暨斯家。
斯家的儿子斯颂德是胡兰成的高中同窗,胡兰成年轻的时候就曾在斯家客居一年。斯家的男主人已逝,是斯家主母维持生计。斯家还有个庶母,范秀美,大胡兰成两岁,曾经与斯家老爷生有一女。在这样的乱世中,斯家人安排胡兰成去温州范秀美的娘家避难,由范秀美相送。只这一路,胡兰成就又勾引上了范秀美。未到温州,两人便已做成夫妻,对范家人以及邻居也以夫妻相称。刚离开张爱玲、周训德的胡兰成,此刻又与范秀美在一起,可见他的滥情!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见面的张爱玲,竟一路寻着来到了温州。这两个女人与一个男人的三角关系,无论如何都只能是尴尬。因为怕范秀美的邻居对三人的关系有所猜忌,他们三人都是在旅馆见面的。一个清晨,胡兰成与张爱玲在旅馆说着话,隐隐腹痛,他却忍着。等到范秀美来了,他一见她就说不舒服,范秀美坐在房门边一把椅子上,但问痛得如何,说等一会儿泡杯午时茶就会好的。张爱玲当下就很惆怅,因为她分明觉得范秀美是胡兰成的亲人,而她自己,倒象个“第三者”或是客人了。还有一次,张爱玲夸范秀美长得漂亮,要给她作画像。这本是张爱玲的拿手戏,范秀美也端坐着让她画,胡兰成在一边看。可刚勾出脸庞,画出眉眼鼻子,张爱玲忽然就停笔不画了,说什么也不画了,只是一脸凄然。范秀美走后,胡兰成一再追问,张爱玲才说:“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这就是世人所说的“夫妻像”吧。张爱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叫她怎么能不感伤
离开温州的时候,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真是天公应离情。她叹口气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这场雨,也冲刷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张爱玲已经知道,她这一生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辛酸的尽头,再有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此后的八、九个月时间,两人偶有通讯。张爱玲也会用自己的稿费接济胡兰成,只因怕他在流亡中受苦。
有一次,胡兰成有机会途径上海,在危险之中,他在张爱玲处住了一夜。他不但不忏悔自己的滥情,反倒指责张爱玲对一些生活细节处理不当。还问她对自己写小周的那篇《武汉记》印象如何,又提起自己与范秀美的事,张爱玲十分冷淡。当夜,两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兰成去张爱玲的床前道别,俯身吻她,她伸出双手紧抱着他,泪水涟涟,哽咽中只叫了一句“兰成”,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这就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几个月后,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此时的胡兰成已经脱离了险境,在一所中学教书,有了较安稳的工作。张爱玲选择他一切都安定的时候,写来了诀别信,随信还附上了自己的30万元稿费。自此以后,这二人一场传奇之恋,就这样辛酸地谢幕了。胡兰成曾写信给张爱玲的好友炎樱,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张爱玲没有理他,炎樱也没有理他。这段感情,真的是谢幕了。张爱玲曾对胡兰成说:“我将只是萎谢了。”萎谢的不仅仅是爱情吧,还有文采,此后张爱玲的创作也进入了低谷。
然而,还有后话。
20世纪50年代初,胡兰成移居日本,与上海大流氓吴四宝的遗孀佘爱珍同居。而张爱玲也已离开大陆到了香港。胡兰成得到消息,曾托人去访她,但未遇着,那人便留下
张爱玲
了胡兰成在日本的地址。半年后,胡兰成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没有抬头,没有署名,只有熟悉的字迹:手边若有《战难和亦不易》、《文明与传统》等书(《山河岁月》除外),能否暂借数月作参考?
后面是张爱玲在美国的地址。胡兰成大喜,以为旧情可复,又以为张爱玲还很欣赏自己,便马上按地址回了信,并附上新书与照片。等到《今生今世》的上卷出版之时,他又寄书过去,作长信,为缠绵之语。张爱玲一概不回,末了才寄来一张短笺:
兰成:
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著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
爱玲
胡兰成一见,便彻底断了念头。至此,这段爱情是真正地谢幕了。
张爱玲从未就这一场恋情说过只言片语,我们只有从胡兰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国女子》去考证。这段感情,究竟孰是孰非,也许真的并不重要。
就象张爱玲在《金锁记》的开头说的: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折叠[url=http://baike.haosou.com/create/edit/?eid=1832840&sid=1938297&secid=12][/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4 23:08:06 | 查看全部
话剧《张爱玲》
[4]1995年9月8日,张爱玲逝于美国寓所。而酝酿多年、七易其稿、三度与舞台演出擦肩而过的话剧《张爱玲》正选在10年后的这一天上演,这是导演石俊的一个情结,他将多年的感悟付之于文字,搬上舞台。全剧以散文笔调讲述了张爱玲一生的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登场人物西装革履、旗袍洋装,还有张爱玲自己设计的服装、“姑姑”的职业女性装等,都一一还原于老上海的风情韵致。
不回避争议人物
全剧从张爱玲之死开场———弥留之际的张爱玲见到小时候父母争吵的场景,《半生缘》、《倾城之恋》等作品的创作背景融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张爱玲的一生中,胡兰成是个无法回避却又最具争议的人物。他的4段婚姻8段恋爱,令许多“张迷”对他的始乱终弃与滥情恨之入骨,认为是他毁了张爱玲的一生。
《张爱玲》一剧的导演认为:“他是招人爱的,否则张爱玲不会爱他;然而他又是招人恨的,因为他爱上了太多别的女人。他是个泛爱主义者,但是他对每个女人都是真诚的。至少,他对张爱玲是坦诚的。”
师春玲还原张爱玲
话剧通过张爱玲生命中最重要的6个人来实现某种“还
张爱玲 倾城之恋
原”———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一生最爱的男人胡兰成、美国老公赖雅、妈妈黄逸梵、姑姑张茂渊和好友炎樱。国家话剧院“四小名旦”之一的师春玲饰演张爱玲。张爱玲内心的矛盾、坦荡、惶恐,由师春玲演来,仿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很近的地方。
张爱玲是一个生活在自己故事里的人,她一旦动情,就会像飞蛾扑火一般,是个至情之人。而剧中饰演胡兰成的佟瑞欣很好地配合了师春玲的表演,两人配合默契,联手对复杂人物进行了合理诠释。
许还山演绎“黄昏恋”
68岁的表演艺术家许还山在《张爱玲》一剧中出演张爱玲的美国丈夫赖雅,表现了一段年龄跨度超过30岁的忘年恋。
音乐剧《张爱玲》
[5]2010年10月21日至10月31日,一部名为《张爱玲》的音乐舞台剧将在北京试演,这是中国第一部人物传记音乐剧,也是第一部以张爱玲为主角的张爱玲相关题材的作品。
作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大型音乐舞台剧,2010年恰逢著名华文女作家张爱玲诞辰九十周年,音乐人闫月、戏剧导演颜永祺、音乐制作人吴涛、资深策划及编剧陶然、设计师hansey、插画艺术家宋洋、资深录音师李军,来自五个不同行业的七位资深创意领袖,共同跨界打造的音乐舞台剧《张爱玲》,力求在多方位全面重塑当代中国戏剧概念。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文化创意领袖的联手创作,使得音乐舞台剧《张爱玲》不但是以“张爱玲”为名召起的一次文化聚会,也许更将成为2010年中国戏剧产业最大的话题事件。
1942年,张爱玲从战乱的香港回到上海,先后邂逅了改变她命运的两个男人,张爱玲的人生轨迹也就此改变……一枚普通的硬币,一次偶然的事件,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张爱玲、胡兰成与桑弧三人的命运。音乐舞台剧《张爱玲》以独特的视角,用蝴蝶效应诠释命运的主题:她写命运,命运写她。
音乐舞台剧《张爱玲》的编剧陶然之所以制作这样一部以张爱玲为题材的舞台剧,是因为自己的二十世纪情结,“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东西已经被稀释了,因为我们通过网络、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那个通讯与交通都不便捷的时代,人们的感情是浓烈的”闫月说,“我们是想把二十世纪最具传奇性质的一段爱情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看看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面对爱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