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世界血栓日:怎样防止血栓的产生
10月13日是第二个“世界血栓日”。血栓性疾病有很多,其中常见的冠心病和脑梗塞中风以及脉管炎等,都属于血栓性疾病。我国的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很高,由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不少人成为血栓性疾病的高风险人群,稍有不当很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对付血栓的知识,以便及时做好保健,尽量避免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一、警惕血栓形成前的蛛丝马迹
血栓形成需要具备几个因素:一是体内血脂异常,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二是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血管内皮损伤;三是血流速度减慢。为此,具有血栓性疾病高危因素的人需要避免这几个因素,预防血栓形成。
血栓前状态是指血小板等凝血功能增强纤溶,抗凝功能减弱,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有血栓形成倾向但尚未形成血栓的状态。此时如有气温骤降、情绪激动、出汗过多、饮水过少等因素诱导,则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易发生血栓,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疲倦乏力、头晕头痛、睡眠较差、记忆下降、思维反应迟钝、行走时下肢沉重无力,或一侧表现为肢麻时,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或平时有嗜烟、酗酒不良嗜好者,或家族中有脑中风等血栓病家族史者,此时应特别提高警惕。
以下是血栓性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具有家族史,直系亲属中有人在45岁之后患过心梗或心绞痛等血栓性疾病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检出有动脉粥样斑块但没有出现症状者。
二、预防血栓形成的主要措施
除了遗传,多数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都和人类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因此要防止血栓的发生,就必须加强自我养生保健,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
科学调整饮食,中年之后,饮食总的原则是低脂、低盐、低糖和高维生素,避免发胖,适当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
研究表明,多吃碱性食品,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血液中乳酸、尿酸等酸性物质减少,并防止在血管壁上沉积,还有软化血管作用。一般而言,大米、面粉、肉类、蛋类都是酸性食品,番茄、桔子等蔬菜、水果与牛奶、土豆、大豆制品、鱼类等水产品都是碱性食品。特别是具有降脂、降压、降胆固醇,能保持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的食品,如海带、黑木耳、香菇、芝麻、大蒜、洋葱、芹菜、黄瓜、山楂等应多吃些。
三、加强体育锻炼
锻炼可使脂肪变为热能,不仅能健身强体,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加血管的柔韧性,使血管更富弹性。中老年人宜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跳健身舞等,并应持之以恒、量力而行。
研究表明,身体化解血栓的能力在早晨最低,晚间最高,故早晨发生心脏病的人比其他时间多。因此老年人安排健身的时间以傍晚最好,可使微血管中血栓的化解达到最佳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