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975年春,安徽省地质局327地质队为了加速庐江沙溪铜矿勘探,决定新组建一台编号为14#的“三八”女子钻机。队党委决定由我负责筹备组建14#“三八”女子钻机,并担任机长工作。组织的意图是,由我们男同胞(机班长和师傅们)把女钻工们带一段时间,一旦她们能“独立”了,男同志就逐渐调离,最终扔掉“拐杖”,让她们自由驰骋。
当年,这批20多名女钻工大多经历了上山下乡的锻炼,特殊时代和艰苦环境铸就了她们吃苦耐劳、不计得失、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钻探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苦、脏、累、险的工作,对姑娘们来说,机台上的一根钻干,一套钻具乃至一件工具都是非常沉重,但她们不怕苦,不怕累,争着抢着干。生产过程中,泥浆经常喷溅到身上脸上的,她们全然不顾,还乐观地相互看着对方捧腹大笑,她们面对苦脏累险的工作,从不嫌弃,从不退缩,工作起来,总是争先恐后,从容乐观。
随着学习钻探工作环节的深入,更严峻的考验一个接一个摆在姑娘们面前。爬到20多米高的钻塔上去挂钢丝绳、安装钻杆靠架和活动工作台是钻工们必须要干的活。看到每次都是男同志上去安装,姑娘们耐不住性子了,也想一展身手,便向我要求让她们也要学着干。她们理直气壮地说:“既然是女子钻机,我们女同志就必须要样样都会才行,总不让我们干,到时候你们男同志都走了,我们怎么办?”是啊,机台终究是要交给她们的。既然姑娘们有热切学习的欲望,就让她们跟师傅上塔学习操作。
“三八”钻机投产一年以后,我就调到其它工作岗位上了,其他男同胞也相继调离。此时,机台上的机长、党支部书记、正副班长、材料员已全部由女钻工担任了。历经几年时间的磨练,“三八”钻机转战庐江沙溪铜矿会战区、罗河铁矿、大包庄铁矿、何家小岭硫铁矿会战区,施工了数十个钻孔,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钻探任务,为地质勘探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时隔40年后的今天,当年女钻工们不怕艰难困苦、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至今仍令我敬佩、感动、难以忘怀。(王荣耀 /文 张丽中 夏可义/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