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0-18 14:51:36
|
查看全部
酒驾和危险方式驾车,至于酒驾,抓的更严了,罚得更严了,但总是有人以为没事,不喝酒的时候,不会查到自己;而恰巧喝了酒就被抓到。其实,酒驾才真的害人不利己,百害而无一利。危险方式驾车的案件不断出现,飙车、肇事逃逸不断,前几天,一个香港司机在深圳肇事撞到一个手推婴儿车的女子,造成女子受伤,婴儿失踪,并当场逃逸。虽说打击得更严厉了,但此类事件并没有下降的趋势。
有何“理论”依据
好的开始未必有好的结果,而坏的开始,结果可能更坏。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墨菲定律。墨菲定律被誉为20世纪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发现之一。还有另外两个是:帕金森定理和彼得原理。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通俗的解释为:“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该出的问题总会出现,不管你多么紧张和谨慎。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
墨菲定律基本可以用到所有的工作和生活的场景。
问题出在哪
出现这样的问题,就个体而言,可以分为两方面来进行阐释。
一方面,部分人的主要原因是有很重的精神压力和生存的压力。比如跳楼自杀、校园杀人的那些人;还有就是比赛,他们太看重当场比赛的成绩,如果成绩不好,便会怎样怎样等等,想到的是最坏的结果,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发挥失常。
最后整个过程一塌糊涂,失去控制。
而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人,如酒驾、飙车、肇事逃逸的人,则完全没有任何压力,放任伤害的造成,这些人往往对结果想得很好,抱有侥幸的心理,认为坏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认为就算发生了,也会轻易搞定。
再有,对于房地产的困境,问题的本质不是怎么调控的问题,其本质是怎么解决长期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才有可能。也不会出现,越调高,越调真正需要买房的人越买不起的尴尬局面。
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其一,改变管理方式。处罚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其实这个道理在交警开罚单、房地产市场、某些暴力事件都是适用的。深圳对交通违法处罚的力度是全国最大的,首次闯红灯罚500元,第二次罚1000元••••••酒驾,罚1500元,拘留15天,扣证3个月••••••可是,这用处有多大呢?还不是每每有人顶风作案。每天的交通事故降低了多少?甚至严打期间还出现过交警酒后肇事,致人死亡逃逸的案件,唉,不说这个也罢。
房地产市场也一样,不说首套房、二套房、三套房的认定标准,仅仅说那些职业炒房人,很多人并不差钱,他们很多人不需要去银行贷款,而如果提高首付和利率,对那些真正需要买房的而又没钱的人来说,就是一个悲剧,调控来,调控去,最终调控了这些人。
至于说到某些暴力事件,如最近的校园惨案,福建、广东雷州、江苏••••••抓到凶手就毙了,可为什么还接连不断的出现惨剧?如果连死都不怕了,他们还怕怎么处罚吗?仔细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而且都选择在学校对毫无反抗力的学生下手?
当然,这样的事情有些极端。但这些事情难道不值得深思?
其二,心态要调整好。思想上要重视,心态上要放松。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出问题?往往是事情逼得很急,自己又想做好,而且必须要做好,心理非常紧张,导致处置失当或出现小失误而造成重大的损失。重视是必须的,但心态上要放松,很多事情并不是急在一分一秒,至少大多数事情是如此,就算“秒杀”也得有几秒时间嘛。正常的处理方式就能做好绝大多数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