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47|回复: 12

老电工的30年

发表于 2009-9-22 13:22: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随风飘动的细电线,大小不一的木电杆,家中那盏不太亮的葫芦灯,总是不常亮。煤油灯才刚刚休息,蜡烛又将登场,繁忙的农活从没想过可以得到电机的帮忙。在江西吉水供电公司老电工邓冬生的记忆里,这是30年前农村电力给他留下的印象。
  1977年,由于乡上建立综合厂需要用电,通电便成了当地村民最热切的期盼。那一年,刚满20岁的邓冬生参与了架线通电的工作。田间地头挖下一个个洞,村前村后拉起一根根电杆,村民们都好奇地来看热闹。1978年的10月,第一盏电灯点亮了小镇,也就在这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漆黑的夜晚不再一片宁静,走家窜户的村民高兴地整夜长谈。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成果开始初步的体现,电力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一批批电厂的建立缓解了用电的紧张。平稳发展的经济让农民慢慢有了些积蓄,收音机、电视机、洗衣机开始进入农户家,抽水机、收割机已经用于农业生产。在邓冬生的记忆里,由于家用电器和农用电机的增多,当初用200多千瓦时电的乡村,那时要用1000多千瓦时电。抄电表,接插座,调试电机,教村民使用电器,作为电工的邓冬生开始感觉到电已经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乡电管所的基础上成立了供电所,一座35千伏的变电站竣工了,这为后期的农网改造奠定了基础。2001年,全县开始农网改造,村里原有的老电杆和旧线路都换了,一个个崭新的变压器立在村头格外引人注目。参与农网改造的邓冬生,工作虽然辛苦,但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因为他知道,农网改造后将会给农民用电带来更多的实惠。经过农网改造后电价下降了,电能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有力保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14:34:17 | 查看全部
老电工的30年,先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14:43:35 | 查看全部
感觉标题能否改一下,再强化一下对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14:50:46 | 查看全部
引用第2楼孙建文于2009-09-22 14:43发表的  :
感觉标题能否改一下,再强化一下对比
一个老电工的经历如何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19:41:30 | 查看全部
不像员工之变,像电业之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21:16:54 | 查看全部
怎么觉得是写电业的发展给农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21:21:48 | 查看全部
虽然新闻人是企业员工,但新闻主体是农电的变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21:23:49 | 查看全部

回 6楼(王克礼) 的帖子

我和王老师的观点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21:42:53 | 查看全部
这样的写法,就是夏老师讲的那种让作者“隐身”的“再现”么?我很困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23:36:01 | 查看全部
写成一个老电工的经历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