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5|回复: 0

金融危机,正是投资和投入的大好时机

发表于 2015-10-20 19:26: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金融危机,不是“冬天”!

    金融危机,只是一个营销的拐点!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如何度过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相关信息充斥媒体。

    于是乎,中小企业批量“倒闭”、“过冬”论、“备粮”论、“备衣”论、多备粮食多买油、多买黄金少存钱等消极撤退和消极防范观点不时耳闻。

    然而,笔者认为,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来说,这场金融危机虽然也带来了一定压力,但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可怕。金融危机,不是“冬天”。相反,对于大部分已经备足了“粮食”和“棉衣”的企业来说,现在却正是投资和投入的大好时机。因为,虽然目前市场还没有“见底”,还没到“抄底”的时侯,但至少正是“买跌不买涨”的好时机。

    比如:

    一、并购成本低

    笔者最近在为一家需要融资的企业与一家投资公司牵线合资的过程中,就亲见了前者的屈尊“降价”。前者因为有着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以前一直抱着自己的商业模式,坚持自己独资不“降价”(即,投资者只能以借钱加息方式参与合作,或者自己以其他商业资源与投资者进行置换方式合作)。当这次金融危机到来之后,前者迫于资金紧急短缺,直接影响到了自身项目进程,而融资渠道变窄,压力变大,于是,不得不开始降低合作门槛,放开了合作条件,主动向出资方抛出了同意让股的橄榄枝。而出资方正有着10多亿的闲置资金,存在银行,觉得利息太低;投资别的,又没有找到好项目。为此,出资方在北京、上海等地还专门成立了几家投资公司,组织了一班专业的精英人马,分头寻找、洽谈项目,但一直没有确定下一个合适的项目。两家一谈,第一次就达成了初步共识。

    二、项目运营成本低

    例如,管理成本降低。以北京为例,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公司原先月薪能够拿到8000—10000元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白领,这段时间实际上只能拿到固定底薪5000——6000元/月,其余薪酬部分更多的是在绩效中体现。

    ……

    有效地利用金融危机,低成本进入,待将来经济“回暖”,再高价售出,正是投资者“低进高出”之机。

    企业利用金融危机投资和投入,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并购和运营成本降低上,还包括在企业的“内、外功”修炼投入上。如,利用这段时间,加大品牌传播和营销力度,进行产品技术升级、人员技能培训、管理升级、服务升级等,积极赢取新的市场,随时准备迎接经济转“暖”后新的市场竞争。

    21世纪应当是反营销时代,传统的“买黄金”防“冬”等规避风险观念不一定适合今天的市场,尤其是今天的中国市场。今天的中国市场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和开放,已经有了一定的实物储备。这场金融危机对庞大的中国市场影响毕竟是有限的,是可以被“大市场”所稀释的。况且,如果大家今天都去“买黄金”,黄金价格也会大涨,这时“买黄金”实际上成了“买贵”。

    营销,应当主动进攻,特殊时期的营销,更应当学会反其道而行之。当别人都将口袋捂的紧紧的,而只有你反其道而行之,就极有可能出其制胜。

    面临金融危机,反其道而行之,需要的是勇气、信心和坚持。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