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11|回复: 2

[散文 随笔 杂文] 从衣食住行看变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0周年)

发表于 2009-9-22 21:37: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建国60年来发生的巨变笔者用一篇小文难以概括,就从衣食住行百姓的角度来说说共和国的变化吧!

  回想计划经济时期,那时生活物质凭票证供应,衣服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一、两件新衣。大多成年人时髦的衣服是中山装。而小朋友“过年穿新衣”是一个不一定能实现的愿望,而且衣服的样式也是单一和陈旧。家庭中有几个小孩的,往往是老大穿不得的旧衣服给老二穿,老二嫌小的衣服再给老三穿。现在,人们要穿新衣,不一定要等到过年时,街市上花色多样的衣服,使人目不暇接。什么新潮、海派、港台时尚,任人挑选,需要时,一天换两、三套服装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食品供应方面,那时买肉要凭票,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主食只要求吃饱就满足了。而现在,想吃什么样的荤菜和素菜,什么牛、羊、鸡、鸭肉不用说,就是要吃海鲜、鲍鱼、鱼翅,市场上都可以买到。兴致来时,还可以到大酒店去点各种菜肴吃个够。而现在的人们荤菜吃得有些腻了,要吃绿色菜肴以及用科技方法制成的符合营养原则的食品。

  以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现在,条件好了,人们大多住上了单位分的或自己买的二居室或三室一厅,房间分类也有讲究,有书房、会客厅、沐浴间,甚至还有电脑间。房间内摆设各有千秋。还有自己的别墅、花园和车库。光房屋装修费动不动可以花几万甚至十几万元。
  从代步工具的发展来看,上世纪70年代,百姓只有自行车作代步工具,家庭因拥有一辆自行车而自豪,说起来有人也许不信,刚开始时买自行车还要凭票呢。那时的公汽线路也只有很有限的几条。现在,小汽车早巳进行百姓家庭。人们出行可以有多种选择。除了坐长途汽车、火车,坐高铁和飞机出去旅游也是寻常的事情。这里,高铁这个词,是近期才有的概念。那就是高速火车的意思,时速达到每小时350公里!30年前的火车时速才几十公里。

  说到出行,没有通讯设备几乎是不行的。然而,八十年代用的只是手摇式电话座机,每次需要联系时,先要接通邮局中间值守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才能接通。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每每发出叫声,还要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它多响几声......,到了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持有者不仅要用嗓音大喊,还得夹杂着地方语同时进行,才觉得在人前显摆。到了今天,几乎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一部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与人联系,手机的功能则集电话、电子音响、视频播放、照相机于一身。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总之,建国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二百年才走过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人人都要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绝不能让少数分裂分子来破坏它。我们相信,有党的正确领导,有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祖国将会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袁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3 17:44:28 | 查看全部
建国六十年,老百姓的生活是越过越好啦,按以前的标准,现在天天都象过年,人人都比地主还富。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3 22:20:58 | 查看全部
引用第1楼梅花雪于2009-09-23 17:44发表的  :
建国六十年,老百姓的生活是越过越好啦,按以前的标准,现在天天都象过年,人人都比地主还富。呵呵

  哦,谢谢梅花雪版主对拙文的大力支持。只不知工人日报上是否有地方刊登这样的文章,还请版主向报社推荐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