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再过几天,祖国妈妈就迎来六十华诞,在这举国上下欢心鼓舞的时刻,我也沾着光跟着过六岁生日。
2003年10月,我是在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务实谋发展,实干创未来”的口号中诞生的,当时的厂领导给我起了一个“注汽四队”的名字,看来,在我前面还真有三个姐姐。
那时候我们家有57个兄弟姐妹,个个都是稠油新区新庄油矿的顶梁柱,为保障稠油开发需要,管理着8号、9号、10号三座注汽站,肩上挑着整个稠油新区热采油井注汽及拌热任务。
“小兵,这边属于驻马店,地那头属于咱南阳,你到地那头赶快给队部打电话送几个压力表到咱8号站。”建站初期,我家里人都是靠各自的手机联系日常工作,为节省昂贵的漫游费,常常奔波在移动通讯漫游的分界线上。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都会准时照在一台蓝色的五十铃客货车上,车里面坐着六位精神抖擞膀大腰圆的壮汉,在相隔60公里左右的三座注汽站之间来回穿梭从事锅炉维修,夕阳照耀下的下班车上,睡眠均匀的呼吸声,让细心的行车司机故意放慢速度不忍打喇叭。
“蓝姐,听说你家孩子发烧了,你赶快搭一辆拉渣油的车回家照顾一下。”党支部书记赵小召找到正在卸油的女职工蓝月莉催促说。我们注汽站离油田魏岗家属区有一百二十公里,每周星期二,家里人都要回家交接班,这一个星期都要工作生活在注汽站里。建家初期每天是没有车回魏岗的,家里有急事,只有坐拉运渣油的罐车到唐河基地路口,然后再倒票车回魏岗。我记得那时的家长王野和赵小召整月都是在8号、9号、10号三座注汽站与兄弟姐妹妹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天当被、地当床,俺有一间铁皮房;录音机、踢足球,个个都会争上游”。 忙碌一天的十几个同事,挤到一起说着笑话,不知不觉睡到大天亮……建家初期的顺口溜,让今天睡在双人标准间看着29寸电视的新职工难以想象。
六年来,我家的注汽锅炉生产运行安全、平稳、高效,累计输送优质合格蒸汽300万吨,去年一不留神荣获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银牌基层队”称号,今天的膀大腰圆的壮汉们,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坐着值班车来回奔波了,自动化的设备流程,他们只要按时巡回检查详细记录运行参数就中了。
今天我六岁了,六十岁的祖国妈妈在蒸蒸日上,我在她的襁褓中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甘甜乳汁。每天我的家人都能乘坐着宇通豪华大巴朝至夕归,天天都能和他(她)们的亲人共进晚餐。每逢周五下午,在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注汽站里,家长李浩天、肖超都会主动招呼全家人踢一场毽球、打一局排球、羽毛球;下班回家的车厢里,连绵不绝的欢声笑语,让行车的司机师傅再也不怕打喇叭了。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曹玉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