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8|回复: 0

企业去海外何时不再“自带干粮”?

发表于 2015-10-22 14:09: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正处于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时期,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寻找商机。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呈较快发展态势,但许多企业在“异地他乡”却面临着融资难困境,企业家们不得不自筹资金打拼海外,并无奈地戏称是“自带干粮”。


  ■ 王凯蕾 武卫红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呈较快发展态势,但许多企业在“异地他乡”却面临着融资难困境,企业家们不得不自筹资金打拼海外,并无奈地戏称是“自带干粮”。记者从正在广州举办的第118届广交会上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看准海外投资“蓝海”,企业家们期待获得持续的金融支持。





  跨境融资难制约企业海外拓展





  “新兴市场不少地方融资渠道匮乏,而我们又无法从境内银行融资,主要靠自有资金在支撑,企业在外好难。”浙江新乐都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敏全说。


  在记者近期参加的不少涉外投资会上,跨境融资问题已经成为“走出去”企业家集中“吐槽”的对象。


  记者了解到,许多“走出去”的企业在海外都遭遇了融资瓶颈。惟合国际董事长王毅感触道:“在国内,如果我有1亿资金,起码可以撬动6亿的产能,但在海外,我只能盘下1000辆汽车,价值都不过亿,资金的利用效率太低。”


  “海外生产经营与国内最大的不同,是涉及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先期垫付资金,企业要承担巨大的资金压力。在国内就不会这么劳心费神了。”广州世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建雄在广东企业对外投资洽谈会上说。


  由于金融杠杆难以发挥作用,很多“走出去”的企业在海外拓展,大部分资金靠自筹。


  受访的企业家告诉记者,中国正处于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时期,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寻找商机。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87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同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合计120.3亿美元,同比增长66.2%。


  “我们的产品到了海外就是‘卖方市场’,企业在价格上有绝对的话语权,客户争着付定金。”湖北潜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鸣轩说,现在“中国制造”在海外有一定优势,但由于融资瓶颈所限,企业“走出去”效应难以有效放大。





  “玩不转”有三大原因





  在国内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企业家们,为什么到了海外就“玩不转”了呢?记者采访发现,“走出去”企业融资难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跨境抵押难以实现。很多企业反映,用海外的房产、设备等找银行抵押融资时经常遭到拒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广东银行业内人士说,土地、房产、车辆、股票债券等都可作为抵押品,但必须在企业注册地。“比如广州的企业拿佛山的厂房抵押就不能获批贷款。”该业内人士说,目前全国各地区的不动产信息还未实现联网,银行难以了解抵押品的有效登记信息,比如是否被重复抵押等。涉及跨境抵押物就更难进行估值了。


  二是贷款回收期长导致银行“惜贷”。世界银行集团所属国际金融公司高级投资官员裴斐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制造业等领域,需求以5至10年的中长期贷款为主,回收周期较长,其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导致很多银行不愿意冒风险。


  三是投资项目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记者采访过的银行反映,有些“走出去”企业在项目选择上“一窝蜂”,海外投资签订项目多,真正落实少,加之海外投资还涉及政治、宗教、法律等多因素,前景的不确定性非常大。“金融机构不可能为了一笔贷款从头到尾跟踪项目,而且海外投资项目的周期比较长,做起来不划算。”广东某金融机构信贷部负责人说。





  打通关键节点


  纾解海外“融资难”





  “走出去”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支持跨境融资。如近期银监会提出将进一步完善机构和服务网络布局,完善相关金融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


  浙江省成立了“走出去”融资与担保服务平台,向平台内企业提供总额10亿元的增量融资和担保。广东省率先完成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衔接的实施方案,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进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尽管如此,受访的不少企业家反映,虽然我国金融业海外服务水平有显著的提升,但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速度相比企业拓展的速度还是“慢了半拍”。在不少新兴市场,国内银行尚未设点,国际化的外资银行也没去,这是目前企业海外融资陷入困境的关键问题。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末,共有11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设立了55家分支机构。其中,五大行是中资银行“走出去”的主力军。从地域分布看,中资银行在东南亚和西亚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相对集中,在中亚、独联体地区布局还有很大空间。


  接受采访的企业家建议,在新兴发展中国家,中资金融机构要在首都设分支机构,还要尽快在海外的重点地区设立办事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