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1|回复: 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东滩矿精神文明建设侧记

发表于 2015-10-22 21:55: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听说了么,综采一区有名工人评上了全国劳模,这还是咱矿头一个。”“他今天能见到习主席了,心里得多激动啊!”“咱区于师傅平常干活这么认,这荣誉都是他应得的!”

4月28日,当于宝兴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劳模表彰时,五百公里外他工作的东滩矿,从八百米深处的井下,到办公室、食堂、通勤班车,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都在热火朝天地谈论这一矿上的“大喜事”。在这里,向模范学习,向先进靠近,已成为矿区新风尚,而此背后,是文明矿井多年扎根建设形成的强大精神支撑。

春风化雨 润物细无声

“张老师,听了您的课我感触非常深,子欲养而亲不待,反思自己之前很多行为很是惭愧,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孝顺父母,珍重当下。”

这是在该矿大礼堂举办的一场名为“国学与传统文化”的报告会,能容纳上千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主讲教授结合历史故事,社会现状,将“孝道”二字细细铺展开来,让职工感同身受,动情之处,不少平日粗犷的矿工兄弟,都偷偷擦起了眼泪。报告结束后,影响一直在继续,有的职工主动写了心得体会发给矿报编辑室,还有人要求刻录光盘,带给家人一起看。

类似活动,该矿举办过不止一次。他们同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就传统文化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东滩矿道德讲堂和“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教育实践基地”相继揭牌成立,成为该矿的文化道德推广基地。一次次精彩的讲座,为干部职工送上了启迪智慧、指导人生、激励事业的文化盛宴,更在矿区形成了知礼、讲德、守信、重义的浓厚氛围。

“请帮我联系需要这病床的人,他在的时候受到了这么多帮助,希望我们也能帮到别人。”易诗平是该矿水电暖工区的一名普通女工,丈夫七年前不幸遭遇车祸,变成“植物人”,她不离不弃、悉心照顾,让许多人为之感动。丈夫去世后,她主动联系“文莉爱心团队”,将自己省吃简用买的病人专用床捐献出来,送给需要的人。

“我是救护队员,直面危险是我们的本能!”时任该矿救护队队长的王玉山,在外地集训时,见前方公交车尾部着火,他立刻叫停公交车,疏散乘客,抱起灭火器冲上去。公交车后盖一打开,呛人的黑烟夹杂着火苗扑面而来,谁也不知道危险会不会突然发生,然而王玉山却凭借熟练的业务技能和过人的勇气,上演了一次教科书般的抢先救火过程。

“怕讹也得救啊,万一老人真有个好歹,咱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的”,说这话的是一名普通的机修工,他叫任泽亮。一次下夜班回家途中,他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被压在了电动三轮车下,生命垂危。任泽亮使尽浑身力气搬开三轮车,救出老人,又在雨中为老人撑伞,陪他聊天,直到老人家属赶到才默默离开。老人出院后,通过儿子手机的来电显示多方面打听,才找到这位救命恩人。“孩子,要不是你,我老头子早没命了,当时过往好多车辆,都没人管我,是你救了我”。

……

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在道德力量的浸润下,该矿好人不断涌现,好事做不停,他们是矿区文明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

以德报德,让好人得到尊重

“听了徐斌同志的事迹我非常感动,听说骨髓配型成功例子并不罕见,但是真正通知到志愿者后,很多人因为各种顾虑放弃捐献。而我们矿徐斌却没有任何犹豫,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敬佩!”矿长郭德春在早会上动情地说道。

徐斌是该矿掘进一区区长,早些年他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今年5月,济宁红十字会通知他,与一位香港患者初筛成功。工作人员婉转地征求他的捐献意愿,徐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年参加志愿报名,为的就是有救人的那一天。”这名年轻的区长十分平静地说。

徐斌从北京采集造血干细胞归来后,该矿特地为他举办了欢迎会,事迹报告会,并奖励一万元现金以表彰他的义举。同时,该矿将其事迹上报集团公司,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感动兖矿人物(事件)颁奖典礼上,徐斌荣获了组委会颁发的特别奖,并带着妻子一起走上台领奖,享受属于他的荣誉。

“善的力量越强大,不和谐的声音才会越弱。尤其在现在矿井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弘扬正气,让那些劳动模范、好人好事代表走上领奖台,带上红花,让这些真正的‘东滩好声音’发声。职工就会明白我们的导向是什么,我们需要的是什么,这些不断释放的正能量,是我们实现逆势突围的强劲动力。”该矿党委书记韩开佩如是说。

一个个好人,都是普通人;一件件好事,就是身边事。东滩矿通过开展“寻找身边好人好事”、“最美东滩人和事”评选活动,不断挖掘矿区职工群众的闪光点。参选者们都是来自基层、一线的职工,家属及离退休人员。评选“接地气”、“有人气”,不求事迹“惊天动地”,只要有一方面表现突出,受群众认可,便可参与评选。在台上佩戴红花的获奖者中,有朝夕相处的工友、有邻居家的大爷大妈、有工作中常见却叫不上姓名的熟面孔……他们或因工作中勤奋敬业、钻研创新,或因生活中乐于助人、孝老爱亲等优秀品德受到表彰,让广大职工切实感受到好人就在身边,平凡的人也能当模范。

“让做好事的人得到尊重、体现尊严、享受表彰,让他们报纸上有名、电视上有影、光荣榜上有像。”该矿每月评选月冠军,季度有表彰、年度有表彰,一系列的“鼓劲行动”让职工从好人身上领悟到了社会道德的风向;从发现和表彰好人的过程中,触摸矿区文明的温度。

薪火相传 凸显榜样力量

2014年10月,东滩矿受命支援贵州五轮山煤矿建设,面对众多职工不愿意“背井离乡”的抵触情绪,已经48岁的综采工区职工王清旺身先士卒,主动报名前往五轮山煤矿打支援。

看着王清旺报名支援,工区里的年轻人坐不住了,“连王师傅都能去,咱们不能当‘缩头兵’,去!”一时间,自愿报名的人占满了名额。

“杨老师,我今天在微信上看到您发的助学图片了,能不能帮我给孩子们稍点助学金过去”。最近,该矿退休女工杨晓虹经常接到类似短信。作为“文莉爱心团队”的一名义工,她经常活跃在各类爱心活动中,每次活动结束,她便把现场情况发在朋友圈中,受此感染,她身边不少朋友纷纷加入了助学行列。

“把有潜质的青年员工送到劳模身边培养”。17岁技校毕业,六年后勇得集团公司职工岗位技能比武采煤机司机工种的“桂冠”王帅,如今已拥有了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短短两三年时间,在“革新能手”王帅带领下,该班成员都成长为大采高煤机与大断面综掘机的核心修理维护人员;掘进二区青工孙其果在24岁就成为工长,并参与创新 “牛鼻子交叉点快速施工法”,提高施工效率30%;机电环保科青年技术攻关小组对三采区一号变电所安装SVG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实现创效38.78万元……

在矿区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先进模范层出不穷,拾金不昧、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等好人好事屡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一名又一名职工在向榜样看齐过程中,展现自身的道德闪光点,用实际行动成为新的榜样,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创先争优、崇德向善之风在矿区悄然形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抓好精神文明这一软实力建设,才能在矿井改革发展中练就“硬功夫”,东滩矿以文明道德奠基,在矿区营造出学好人、做好人的浓郁氛围,为矿井改革发展不断集聚正能量。(盛玉强 张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