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胡云峰

[图片] 40年,故乡在我的照片上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29:16 | 查看全部
45272_625983_801660.jpg
我花了十年时间拍摄嘉陵江畔的挑沙工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建楼房、修公路。昔日嘉陵江里无人问津的沙子、卵石,一时成了天然的建筑材料。十里八乡的人们到嘉陵江边加入了挖运沙卵石的队伍。图为1994年,江边垂钓的城里人和农村来挖运沙石的农民工各行其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29:50 | 查看全部
45272_625983_801660.jpg
更多的,我关注嘉陵江边的日常。就像陈小波所言:几十、几百年后,一切都会消亡,唯有影像存留。那时人穿什么衣裳、梳什么发型、什么样的表情……都会从我的嘉陵江影像中跑出来。图为1996年李渡镇。烈日下,一个女人打着遮阳伞,抱着儿子在渡船边焦急的等待丈夫一起登船回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30:24 | 查看全部
45272_625983_801660.jpg
这张照片是我1996年在李渡镇拍摄的。照片中梳长辫子的男人人称“刘三姐”。其实他的本名是刘先维。他担着一筐广柑,他跟我说他留长辫子不是为了好看,而是留长一些可以在场里卖上一些钱,帮补家用。每个逢场日他都会挑着自家的水果乘船到市场去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31:05 | 查看全部
45272_625983_801660.jpg
嘉陵江边也有很多小贩。这张拍于1998年。他筐里装着花花绿绿的食品,在泥泞的嘉陵江边,只为多挣一口饭。我后来拿着这张照片在老乡当中回访,令人惊喜的是,我找到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告诉我他父亲当年在航运社工作,航运社破产后,他就在码头边卖小吃的维持生计。老人已去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31:38 | 查看全部
45272_625983_801660.jpg
一到逢场日,机动船都忙碌地穿梭在沿江星罗棋布的小镇之间,船尾的马达肆无忌惮地吼叫着,一团团黑烟直冲江面。船桅上的高音喇叭不断地放着船上录像节目的打斗声,帆布盖着的船舱里不时传出乘客们阵阵粗狂的笑声。图为1998年,龙门镇。码头上停满了接送客人的的各式客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32:09 | 查看全部
45272_625983_801660.jpg
按照嘉陵江边的习俗,谁家办丧事,有棺材上船,必须用鞭炮开道,驱走邪气,否则船主就会认为“晦气”,导致一整天的生意不好。要是遇上办喜事的迎亲队伍,船主们则争先恐后抢这笔生意,谁能把花轿拉到自己的船上,那就预示着一天生意红火。图为1999年,龙门镇,抬棺材上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32:34 | 查看全部
45272_625983_801660.jpg
那些年,为了多赚钱和应付名目繁多的收费,船主们想方设法超载。一艘核载40人的机动船,往往都会等到近百位乘客才肯起锚。有一次一辆超载客船船翻人亡,很多人早晨离家晚上就没有回来。图为1999年李渡镇,严重超载的客船经过船工撬动才驶离岸边,撬船人却被船管员抓个正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33:02 | 查看全部
45272_625983_801660.jpg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嘉陵江边的人们,是靠江吃江的。图为1999年李渡镇。三户人承包的渡口,每家出一个人收过渡费,彼此放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33:31 | 查看全部
45272_625983_801660.jpg
客船在嘉陵江边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乘船去赶场,卖农产品,买种子化肥。1999年李渡镇。农民把在自家地圈里喂的肥猪送到镇上去卖,上下船需要几个大男人帮忙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34:17 | 查看全部
45272_625983_801660.jpg
年轻的姑娘们则乘船去买化妆品、漂亮鞋袜和时髦衣裳。穿高跟鞋的姑娘不方便下船,还总有热心肠的人帮忙拉上一把。图为2000年龙门镇。穿着松糕鞋从船蓬上小心走下船的时髦女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