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9|回复: 3

一以贯之

发表于 2015-10-30 14:58: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李一
著名书法家李一近照
    奔流千载的大运河将北京和杭州连在一起,北驾南航,一线贯串,成为南北沟通的大动脉。我生有幸,自幼生长于运河中段的山东济宁地区,后来又到运河尽头的北京学习工作。此次应邀南下浙江,来到大运河的起点,向同道和各方求教,深感荣幸。我虽久居杭州先贤龚自珍所谓“水深土厚词气重”的北方,艺术生命却与浙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早年的书法实践深受沈尹默先生影响,其后转习章草,由王蘧常上溯沈曾植,一路写来,处处感受到浙江文化清峻灵奇的气息。毫不夸张地说,浙江是我书法的重要源头。
    持艺舟双楫,求学艺相成,这是我多年艺术实践中贯彻始终的思想。近现代以来,艺术领域出现了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区分。生也有涯,知也无涯,艺苑多门径,术业有专攻,时势使然。但虽有区分,却难截然割断。理想的状态应当是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彼此融通,相辅相成。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直在为实现这种融通而不懈努力。
    随着时代的进展,书法日渐远离了大众的生活,我们似乎忘记了艺术与生活原应是连贯一体的。生活是艺术的源头活水,艺术是生活的精致呈现。明窗净几,挥毫作书,既是艺术的生活,也是生活的艺术。我至今仍保持着用毛笔写信、记日记、批改稿件的习惯,所谓书法,一直是我个人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我艺术创作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积极探索传统诗文创作,以我诗写我心、我书写我诗为目标,尝试着向诗书合一的境界迈进。唐代著名书家孙过庭有云:“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手天地之心。”诗是书法的灵魂,是抄书匠与艺术家的分水岭,更是将书法从技提升为道的关键。
    两千五百年前,先圣孔子说过:“吾道一以贯之。”强调的正是一种坚持的勇气与贯通的智慧。三百多年前,著名画僧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这里所谓的“一画”,强调的仍是贯通,体现了一种高屋建瓴的东方艺术眼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从艺半生,所得不过沧海一粟。愿以“吾道一以贯之”的精神和“有法贯众法”的目标与同道共勉,为弘扬中国书法艺术而竭尽绵薄。
(新华书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30 15:12:43 | 查看全部
以我诗写我心、我书写我诗为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30 15:13:34 | 查看全部
李一为弘扬中国书法艺术而竭尽绵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30 15:14:09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问候侯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