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5|回复: 1

"葵园守望者"许江:深入生活扎根葵园 劳作上手读书养心

发表于 2015-10-31 07:15: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葵园守望者"许江:深入生活扎根葵园 劳作上手读书养心
2015年10月27日15:06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人民网陈苑 摄)

访谈视频 文字实录 组图

【编者按】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人民网文化频道特别推出了“回望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周年·文艺名家话精神故乡”系列访谈,邀请去年参会的文艺名家,回顾一年来文艺界涌现出的新气象,分享心中的“精神故乡”。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做客人民文化,畅谈座谈会后的感悟。作为座谈会的亲历者和美术界唯一的发言人,许江感慨,“我始终感觉既亲切,又责任重大,总书记的讲话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用他讲话里面的说法,就是既有理论上的顶天立地,又有思想传播的铺天盖地”。

深入生活 扎根葵园

扎根葵园12年,创作过五百多件有关“葵”的作品,许江被人们亲切的称作“葵园守望者”。在过去的一年当中,“葵”仍是许江关注的对象,而围绕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深入学习实践,是他艺术创作的“主旋律”。

今年暑期,浙江海边有一大片葵园经历了台风的浩劫,许江得知消息后立刻赶赴当地写生。虽然看过无数鲜花灿烂的葵园,秋后沧桑的葵园,但历经台风“洗礼”的葵园却令许江“不禁怦然心动”:在一片狼藉之中,在大片倒伏的葵之上,仍然有几朵葵像“哨兵”一样挺立在那里,“清晨五六点,太阳慢慢升起,晨曦渐渐点亮这片葵园,这个时候你能感觉到大自然深处的那种生命的力量和它的诗性,你自己内心当中某种东西也被它悄然点亮”。许江感叹,这些葵仿佛用它们的肉身将这样一场台风记录了下来,那种抵抗,那种坚强,还在继续,“通过和劫后余生的葵园进行‘对话’,我领悟到了什么叫‘坚强’!”

“像总书记在讲话里提到的,文艺创作一定要深入生活,在人民中感受生活的内涵,领悟生活的意蕴。”许江认为,艺术家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是简单的身入,而是要情入、心入,而且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缓慢的生命塑造的过程。“我们画大地、画人民,同时,大地和人民也在教育我们,打开我们的内心。所以,我们深入生活,不是去画那些简单的、可见的、现成的东西,而是要去发掘当中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生机,这些生机埋藏在生活的深处,你抓到它,你的艺术就能得到提升。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要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必须要长期地深入下去。”许江说。

为了创作出“接地气”的作品,许江坚持走出画室,走进田间地头。“我骑着大妈的电瓶车在浙江的葵园里奔跑,画画的时候,这些大妈围过来看,一点也不陌生”,回想起当地村民的点评,许江尤为高兴。一开始许江担心大家看不懂自己所画的一片狼藉的葵园,但后来他慢慢发现,村民们也很懂“艺术”,“他们认为这也是一种美,叫写实美,这是坚强,是‘泰山压顶不弯腰’,说得太对了!”许江说。

置身葵园中创作,许江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我画画时,看到一个大妈的镰刀手柄很漂亮,就说了出来,然后这个大妈‘啪’的就把镰刀放在我的调色盘上,说‘你可以画呀’。这种豪爽,这种直接,给我很大的感触”。许江觉得,村民们就像是葵园里的葵,困难来临时,他们一定会搏斗,会坚强,会挺立。



许江油画作品《东方葵》

怀抱理想 追求光明

为何着迷于画葵?许江先讲了一个故事:“我8月份过生日,学生送了一大把向日葵给我,我把其中的一半拿回家,插在冷水里,第二天全蔫了,另外一半我拿到工作室,盛了一盆热水,将葵插在热水里,20天以后,葵依然昂首怒放,你想得到吗?葵是插在热水里的,这就是葵。”

葵耐得住干渴、贫瘠,能够用自己发达的根系把土地揉碎,可以在最干涸的土地中旺盛地生长,这种坚强的精神早已深植于许江心中,“葵坚强、燃烧、自热,我觉得它特别像20世纪的中国人,特别像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许江坦言,自己画葵12年,一直致力于将一代人的沧桑记忆融入到对葵的描绘当中,并通过对葵不断深入的认识,呼唤出内心的激情,并把它不断地表现到画面上来。

“我们这一代人曾经有过向阳开花的记忆”,许江回忆,作家余华十几年前看过他画的葵,余华说,“葵是我们难忘的青春记忆,现在许江画了葵,我们热泪盈眶地聚集在他的葵之下。”为何会热泪盈眶?许江谈到,我用“葵”来表现人,是因为我们这代人少年时代曾经是“葵”,随着国家的成长,我们历经沧桑,成长起来,所以“葵”身上有我们生命的光辉,“葵”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本已的肉身。

许江还进一步解释说,相较于中国人咏物时常用的“梅兰竹菊”,他觉得“燃烧的葵,坚强的葵,在特别困难的环境下仍然能够怀抱理想、追求光明的葵”,更像自己这一代人,“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画葵,深入了解葵,我是把我自己生命的感受放到这里去”,许江说。



许江油画作品《秋葵会否变红》

劳作上手 读书养心

10月15日,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公开发表,在会上,总书记提及了上百部国内外文学经典,令大家尤为震撼。“在去年总书记的讲话当中,让我们最感动的,一下子拉近了总书记和我们之间的距离的,就是他的这个书单”,许江认为,习总书记的“书单”也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书单,“里面布满了深情,充满了对书籍,对文艺的爱”。

生于1955年的许江和习总书记是同龄人,他也经历过上山下乡,也在知青岁月里传阅过那些国内外名著,“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青春经历,使我们拥有了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情怀”,许江坦言,自己和习总书记一样,也是在书籍这个“精神故乡”的陪伴中成长起来的。

许江还谈到,习总书记“书单”中提到的有些书在那个年代是“禁书”,由于难得一阅,所以当时大家读起来更加珍惜,“苦难教会我们珍惜,我们如今在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时也会倍加珍惜”。

谈到读书,许江特别提起了中国美术学院所倡导的八个字:劳作上手,读书养心。许江解释说,“劳作上手”,是因为艺术归根到底是一个手艺的训练,要求我们通过不断劳作,让这个技艺上到“手”上来;“读书养心”,就是希望我们通过不断读书,来得到心灵上的提升,“这个读书不仅仅是读纸面上的书,也要到生活当中去‘读’,向人民去学习。”许江强调。(文字整理:陈苑)



【独家】11位文艺名家共话新时期文艺发展

新闻推荐:

回望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周年·文艺名家话“精神故乡”系列访谈

“老戏骨”尚长荣分享座右铭 谈戏曲工作者要做“三种人”

"80后"阎肃新解"风花雪月" 谈"精神故乡"在先贤笔下

“评书大师”刘兰芳老书新说 以英雄人物为“精神故乡”

关牧村:像农家菜一样成长 多吸收大地养料

史依弘:学习中寻觅精神家园 尝试京剧版《新龙门客栈》

徐沛东:不能脱离人民和时代 生活给予最好养料

六小龄童从“西游记”中收获人生信仰 后半生将传承猴文化

冯双白:文艺创作似修行 要坚守理想不忘初心

陈爱莲:精品创作要实事求是 文艺评论界要敢说实话

叶少兰:要出“高峰作品” 文艺工作者就要拒绝浮躁

俞峰:攀登歌剧新高峰 《屈原颂》讲好中国故事

“肩上芭蕾”吴正丹:用杂技演活《天鹅湖》


分享到:7
(责编:陈苑、许心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1 11:48:43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