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4|回复: 1

“扬州炒饭”成“闹剧” 城市宣传不该走捷径

发表于 2015-10-31 07:22: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扬州炒饭”成“闹剧” 城市宣传不该走捷径
廖保平
2015年10月29日09:00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近日,扬州策划了一场“最大份炒饭”挑战赛,一份4192公斤的“扬州炒饭”,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但当有媒体曝光“最大份炒饭”创纪录后被当作垃圾运走、被用来喂猪后,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很快宣布:扬州“最大份炒饭”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无效。无效的原因是主办方违背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关于申报大型食品纪录时,食品须最终供民众食用,不得有任何浪费的规定。

一件好事办成了坏事,这是作为主办方的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以及作为承办方的扬州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都没有想到的。举办这个活动,是因为今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当地有关部门想借着申报“最大份炒饭”的活动,来推销扬州这座古城,以及这座城市的美食文化。

如果没有媒体后续的曝光,这次活动可谓是一次性价比超高的成功策划:只用了4吨扬州炒饭的成本,花费不超过15万元,却引来了全国大量媒体的报道,让人们一下子聚焦扬州,关注扬州美食,看上去,似乎要比山东斥资几亿元打造“好客山东”的品牌要见效快。

我们看到,在近年来各地频频出现的一批“申吉”活动中,时常会有地方政府的“身影”,如“世界最大皮鞋”、“世界最长鞭炮”、“世界最大月饼”、“世界最大剁椒鱼头”等等,这样的“申吉”究竟有多大的文化价值?未必见得,各种“巨无霸”层出不穷,比的不是谁文化价值高,而是谁“名头”更响亮。

举办“申吉”活动的城市并非真正痴迷于去争“世界第一”,提高城市的曝光度或许才是他们的出发点。此外,他们所申报的“最大”、“最长”也能成为当地的一道新风景,供游人参观,可谓一举多得,故很多地方乐此不疲,仿佛握住了一把城市宣传的“金钥匙”。

只是,这把“金钥匙”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比如扬州这次“申吉”,将炒饭拉去喂猪,可能在确保食品安全上并无过错,但却在道德上挨了当头一棒,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没提高,反而却落下了一个“差评”。此次虽然是一场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活动,但作为承办方的扬州市旅游局等相关政府部门也逃脱不了监管不力的责任。




某些地方政府为宣传城市,推广城市文化走向世界,不惜耗费巨大人力财力冲击各种奇葩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除了给人们茶余饭后增添一点谈资笑料,实在看不出有太多积极意义。其实,想要提升自己城市的知名度和口碑,各种奖杯都比不上民众的口碑,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评价,最终靠的是他们置身这个城市当中的所见所闻,是从他们对城市最真实的感受与体验中得来的,而光靠几个“申吉”纪录是积攒不来的。

推广城市文化,给人们以良好的体验,除了依托当地优秀的城市文化旅游资源,还要靠城市的优秀管理和市民的良好素质,而这些说到底就是一个城市的人文素养,它给人们带来良好印象的同时,会让人心生向往,发出由衷的喜爱。比如山东正在打造“好客山东”品牌。这个“好客”就是人文之美,简单的“好客”两字有丰富的内含,需要政府制定激励制度,需要市民实践于日常生活之中,时时处处体现出“好客”,而不是“欺客”、“宰客”。如若口号上天天喊“好客”,却用天价大虾宰你没商量,那么,一只大虾就可以毁了你苦心经营的招牌。

相反,如果一个城市在人文素养上孜孜以求,在城市管理和市民素质上精益求益,就一定会给游客带来良好的体验,而这些良好体验会“一传十,十传百”地形成好口碑,从而让人们自发的为城市做免费宣传。像这样的城市,不需要靠各种“巨无霸纪录”来博眼球,也会收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宣传效果。只是,这些工作都不能一蹴而就,需持之以恒,如今很多城市主政者缺乏耐心,喜欢走捷径,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博眼球的事情上去了,希望这次“扬州炒饭”的“闹剧”能够让大家引以为戒。


分享到:0
(责编:陈苑、许心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0 12:38:40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