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游青泥岭
张爱红
今秋,有幸和几位老师同游徽县境内的文化名胜——青泥岭。
青泥岭,自古因其地处甘陕蜀道要塞,群山环绕,沟壑险峻,岭上多雨,山路崎岖,泥泞难行而愁煞了过往的路人。
李白《蜀道难》诗云:“青泥河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亦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嗟叹。
一路追寻古人的足迹,山路迂回,时而下坡路急,时而山高路陡。忽而行至山巅,忽而潜入谷底。虽路面已经硬化,仍可感觉其艰险难行。
一路颠簸,终于到了仰慕已久的青泥岭。站在岭巅,放眼四望,山谷空阔,秋韵浅浅,岭间簇簇红叶似火,点缀在依然苍翠的树木间。脚下,山菊花黄得悦目俏然。眼前石盘,石磨,古井,沧桑悠然。阵阵山风拂过,有一种远离尘嚣的寂静。
稍做休整,曲膝慢走一段陡峭的下坡,便来到青泥岭广场。李白杜甫的雕像立于广场两测,豪情万丈,仰天长啸,仿佛依然在抒发登上青泥岭后历尽天险的慨叹。
青泥岭下的青泥村,背倚青山,脚临沟壑,地势呈漫坡,陡斜狭长。一条公路横穿而过,路两旁是散落的民房。路上坡高,院基的护坡全用两色鹅卵石砌成菱形图案,整洁又美观。一棵核桃树从护坡斜斜探出身子,横空伸展开枝丫,荫护着树下的路人,有一种旁逸斜出的韵致。树下,摆放着木桌木凳,近前触摸,才知道是水泥高仿制作。巧手的艺人用真假难辩的工艺品来应对风雨的侵蚀,也可以说,是抵抗岁月沧桑的一种无奈之举吧。不远处设有马槽,拴马桩。令人暇想:古代的行人在泥泞的漫漫长途里踯躅跋涉,身心困顿,疲惫不堪,来到青泥客栈投宿,有机灵的店家远远候在门外,迎客牵马,将人马安顿妥当,略作休憩后,又该启程。“青泥何盘盘”,前路虽凶险未卜,怀揣艰韧不拔的信念,岂能因此怯了前行的步履?
漫步村路,路旁的墙壁上绘有一幅气势磅礴的青泥古道图,云叠雾绕中,青泥岭若隐若现。目光所及之处,万仞悬崖挡住了去路,智慧勇敢的人们,于绝壁上开路,逢水搭桥,木桩为基,三两根木头并排,凌空架起木索道,颤颤悠悠,令观者无不心惊胆悚,更别提行走其上的那份战栗惊恐之状了。这幅图再次向人们展现了青泥天堑的奇险艰峻。
正恍惚间,一阵鼓声扯回了飞扬的神思,原来是青泥文化广场上正在排练羊皮扇鼓舞。羊皮扇鼓是青泥民俗文化的一部分,由青壮年男子左手持鼓,右手执槌,敲击出振奋人心的鼓点。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者随着鼓点的欢快热烈或低沉缓慢而变换着舞步,时而踢腿转身,豪情奔放,时而两两相对,原地徘徊。鼓声铿锵,舞者欢悦,洋溢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当夕阳的余晖隐在山岭背后时,匆匆的青泥岭之行结束了。归途中,不时有艳丽的火棘果闪现在车窗口,路旁的格桑花迎风翩翩起舞,多像青泥村那些跳羊皮扇鼓的舞者,用潇洒的舞姿跳出了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