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1|回复: 1

《心花路放》导演宁浩:拍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观众看

发表于 2015-11-1 00:25: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心花路放》导演宁浩:拍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观众看
宁  浩
2015年10月29日08: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从刚开始接触电影到现在,我一直在思考电影到底是什么。我想电影本身其实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记录工具,在它面前,语言和文字的功能会弱化,影像传递信息的效率会提高,巴别塔的论述甚至也会动摇。

  在这么强有力的工具面前,特别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到底要传递什么信息?什么样的内容才最值得拍成电影?我的原则就是:忠于本土观众、忠于本土文化、忠于当下时代。

  西方古典主义、东方古典主义、现代经典西方主义,往往是最容易在专业电影导演中产生影响的艺术体系,也是我在创作中一直比较提防的创作倾向。之所以提防,是因为它们常常会动摇我的几个“忠于”。而这几个“忠于”在我的思考和创作实践中又是如此重要,因为只有特别真诚地面对本土观众的时候,才可能创作出比较有活力、能够被接受,并且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作品。

  我想,要建立这样一种对创作和作品的判断标准,前提是首先必须建立对本土观众的自信、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对当下时代的自信,否则就很容易跟着好莱坞去拍好莱坞式的故事。一旦跟着它跑,就等于用人家设立的标准来跟人家赛跑,这就好比让我们去跟意大利人比赛唱歌剧。但反过来,只要我们建立了自信,我们在电影创作和市场上的较量就变成了人家来跟我们比赛唱京剧。

  电影创作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为谁拍。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只有具备最基本、最朴素的观众意识,只有具备以立足生活为蓝本的创作思路,电影创作才能在艺术和市场上立得住。

  我在创作中非常重视切身体验和一手资料。如果面对的是一个我自己没有触感的问题,或者不是来自我生活中的问题,我就不会有动力去拍一部电影。因为拍电影是一件非常煎熬的事情,每部电影从启动到结束都要两三年,如果你不足够爱这个作品,就很难支撑到最后。所以,好的创作是需要我们尊重自身的体验、现实的生活和最普通的观众的时候才能做到的。电影创作的根本,就应该是拍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观众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作的自信。

  (作者为电影《疯狂的石头》《心花路放》导演  本报记者刘阳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29日 12 版)


分享到:0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0 12:47:27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