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乃是藉由一己力量的发挥,能够对社会做出实质贡献,为人群创造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这是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辞世前的人生告白。乍一看,这样的说法似乎略显苍白无力,但细心审视他的一生,从一个15岁的米店学徒到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讲述成功的真谛——当责。
王永庆年轻时卖米的故事,展现出他对客户怀有高度责任感:主动淘捡米中杂物、按客户需要送米上门、记录客户家庭人数和购米量、刷洗米缸、重新摆放新旧大米……当时市场背景下,就算他不这么做,客户也会接受,他也能赚到钱,但他却做得更多更细致,做得更好。王永庆用对自己近乎于苛刻的要求去满足客户已经存在和潜在的需要,构筑起自己商业帝国的根基。
这个故事,体现了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观点——“当责(Accountability)”,这个词是相对于“负责(Responsibility)”而提出的。过去人们强调责任时总是提到“负责”,要担负起责任,这个是一个基本职业素养。而“当责”二字,顾名思义就是以主动承担、当仁不让的态度对待事情,全面负责,可靠交付。如果说“负责”是100%的付出,那么“当责”则是120%的付出。
这种当责的态度,与公司所倡导的艰苦奋斗有相似的内涵。它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仅是按照领导的交代去执行一项任务,而且要想方设法完成,有优秀的交付;不仅仅是为完成工作而工作,更要考虑工作对客户、对组织的价值。当责的人不一定非要是领导,《华为人》报曾经报道的在秘书岗位勤奋踏实工作,不断提升自我成长为业务骨干的员工、供应链奋战六天六夜的发货团队、还有那些在海外艰苦地区默默工作的“可爱的人”,都是当责的人。当责不需要什么职位和权力,它需要的是积极敬业的态度、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勇于开拓的行动。
当责能够带来什么?做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如果一个人对待工作的责任心是50%,那么0.5的N次方很快会趋近于0;如果一个人的责任心是80%,0.8的N次方也会慢慢趋近于0,只是时间不同;如果一个人100%的负责,1的N次方永远是1。但只要责任心大于100%,哪怕是一点点,1.X的N次方也会逐渐趋近于正无穷。不言自喻,以当责之心对待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件事,并且不断地想到改进、优化,交付更出色的业绩,能够带来不断地进步,并使这种进步进入良性循环。不管“1.X”的“X”是多少,只要它在不断地增加,那么一定能够取得成绩。
在并不漫长的2万-3万天的人生中,如果每个人能多一些责任心、更主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断地努力,精益求精,那么我们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