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66|回复: 5

[随笔] 轻轻地来轻轻地走

发表于 2015-11-2 20:16: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轻轻地来轻轻地走


  当年,曾国藩攻破太平天国南北大营,势如破竹攻陷南京,志得意满之际,有人积极劝进,曾国藩作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意思是说:“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的志向是做高悬天空的利剑,晏清四海,护佑万家团圆。这个志向如高山一般坚韧,如流水一样回不了头”。

  说这话时,曾帅的心中该是得意的,估计早就把被逼得几次要跳河自尽忘得一干二净。当然,有人说曾帅跳河是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但形势之紧迫由此而知。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也为了向朝廷明志,待局势稍稳后,他迅速解散了湘军,但也没亏待了一起出生入死的子弟们,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开了太平天国的国库,把他们都变成了地主老财。

  有人说曾国藩是大儒,儒学成就与军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算命这样的旁门左道也颇为精通,门生李鸿章就让其帮助几个手下算了命,结果都得偿所愿,果如曾公所指,李公所求。这当然不是什么算命,是变相的跑官要官,不过由此也可见曾帅在当时的炙手可热、权势熏天。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儒学十分笃信,并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个人取得功名后,往往希望这种成功能够得到延续,曾国藩也不例外,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曾氏家训》就是这样一部希望子孙遵从自己的心愿复制成功的书。但很显然,成功的路并非一条,有的人追求到荣华富贵后,希望子孙即便不能开疆起码能够守成,于是千方百计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写成家规家训等“秘笈”,但鲜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铁律。但也有的人,有造王之功、聚财之能,却能轻轻拿起,也轻轻放下,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和帮助越王复国的范蠡,莫不如此。

  有人说儒学是入世的学问,道学、佛学则是出世的学问,而且儒学是专为有志成功的人士打造,道学、佛学则是失意人士的避风港。受此渲染,现代人多喜欢拿名人名言励志,名人嘛,代表着成功啊,在互联网风行的当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致真名人假名人的话满天飞,反正是励志嘛,喝得就是这样的“鸡汤”,要得就是这样的话,管它真假呢!

  其实,成功哪有一定的标准呢,有的人追逐功名富贵,却因用力过猛英年早逝,将自己辛苦得来的财富和挚爱的家小拱手相让,这算得哪门子成功呢!有的人一生平淡相伴与世无争,活到百岁跑赢了下半生,这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尽管曾国藩信誓旦旦地以诗明志,但却逃不脱封建士大夫的思想窠臼,拿起得费劲,放手自然也难。与之相比,我更欣赏张良这样的人,借力打力完成自己的目标,轻轻拿起,轻轻放下,大把的时间相拥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正如徐志摩诗中所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默默地赏,随风般入,不着痕迹地擦肩,或许才是人生最真实、最洒脱的状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做到的有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0:17:42 | 查看全部
凑数一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3 22:00:53 | 查看全部
    
学习胡老师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2:17:00 | 查看全部

回 2楼(听者) 的帖子

谢谢,感谢申老师来访,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5 22:31:52 | 查看全部
学习了老师,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16:07:44 | 查看全部

回 4楼(初卫平) 的帖子

感谢初老师来访,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