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歌辞》诗中借陇山头盘旋曲折、山水下泻不可遏止的生动形象作为起兴,比喻孑然一身的处境;又借呜咽不止的流水声比喻思乡思亲悲从中来的哭泣声。绘形绘 声,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此外,"舌卷人喉"四字简洁含蓄,既形容了寒冷的程 度,又表达了有口难言的苦衷。这种同少而意深、言简而情长的风格可以留给读 者更多回味的空间。 |
《陇头歌辞》应是挽歌。学者们认为诗中的"陇"是地名,指陇山,"陇头"即陇山顶上。 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0月版的《汉魏六朝诗选》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版的高校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就如此释说。这三首诗"是写游子飘流在外的痛苦心情" 似已成定论。 |
不过"陇"还有其他释法。古汉语中,"陇"通"垄"。《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乘势起陇亩之中。""垄"有坟墓之义。 《礼记·曲礼上》:"适墓不登垄。"《国策·齐策四》:"曾不若 死士之垄也。"于《陇头歌辞》三首诗来说,"陇"释作坟墓,极为贴切。 |
以上两种解释,究竟哪一种更准确,可以作进一步讨论。但不管作何解释,《陇头歌辞》绝非"写游子飘流在外的痛苦心情",而应 是挽歌。作者托第一人称而写。"吾"是死者或死者的飘泊的灵魂的自称。"念吾一身,飘然旷野。"这不是魂灵吗?"寒不能语,舌卷 入喉。"这不是想像的死者的感受吗?"朝发""暮宿",写人生短暂,转眼逝去。"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这里"秦川"应是一个符号,特指"家园",死者生活过、有自己亲人的地方。汉魏六朝诗中屡有"秦川"字眼,如徐陵的"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即写 的身在祁连思念秦川(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