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21|回复: 12

[解词释义] 陇头歌辞

发表于 2015-11-3 20:50: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陇头歌辞

      《陇头歌辞》的曲名本出魏晋
乐府
,不过这篇的风格和一般北歌不大同,故也有可能是汉魏旧辞。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北方旅人艰苦的生活,行人的孤独飘零,山路的险峻难行,北地的刺骨严寒,以及思念家乡的悲痛情绪,无不一一跃然纸上。

         诗词原文
陇头歌辞
其一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其二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其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51:23 | 查看全部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①《陇头歌辞》:《陇头歌辞》为"梁鼓角横吹曲"之一。《乐府诗集》载三首,写游子漂流在外的痛苦心情。
②陇头:陇山顶上,一说陇头(平凉、庆阳的一带)古代陇山指六盘山。甘肃省简称为"陇",这个陇由古代"陇山"而来,因为前人习惯上称平凉庆阳两区为陇东。天水为陇右,张掖、武威一带为陇西,而古代陇西还包括今属平凉市的庄浪、静宁两县。六盘山处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交界处,主脉在甘肃境内。
陇头流水:指发源于陇山的河流、溪水。一说是发源于陇山,向东流的泾河等几条河水。
③欣城:不详,我认为指今镇原县的"新城","新"与"欣"同音。汉代时平凉部分地方,包括今镇原县属北地郡。新城距平凉不远,距陇山东麓也就一百多里路程;朝发:早晨从欣城出发。
③暮宿陇头:傍晚住宿在陇山顶上;暮:傍晚;宿:投宿,住宿。
④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形容六盘山一带气候十分严寒,冻得舌头都卷了上去,不能说话;语:说话。
⑤鸣声幽咽:天寒地冻,陇山下东流的河水结了冰,河流在冰层间呜呜咽咽,像人哭泣一样。背井离乡的游子于寒山冰河间听到这种流水声,心里那种思乡之情,那种因种种原因遭受这种漂流之苦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多么难受了。
⑥遥望秦川:遥望:远眺,即向东远望;秦川,指陕西省中部。这里的秦川,指陇山以东广大地区,不一定指中原或关中地区,"秦川"代指"故乡",因为六盘山以西就是"塞外"了,离关内越来越远,所以说痛断肝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52:09 | 查看全部
作品译文

其一
陇山的流水,流离了山下。想着我孤身一个人,翩然走在空旷的野外。
其二
早上从欣城出发,晚上睡在陇山。冻得说不出话来,舌头都卷进了喉咙里。
其三
陇山的流水,也发出呜咽的鸣声。遥望着秦川,心肝都要断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52:42 | 查看全部
创作背景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汉唐四朝,前后十朝,长安之名真正是名声赫赫,以至在唐以后长安成了国都的代称,李白《金陵》诗说:"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称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金陵为长安,实即今江苏南京。长安位居关中的中心,它的地理形胜于天下独居第一。
关中周围群山环抱,东有华山、崤山,西有陇山,南有终南山、秦岭,北有洛水东西的黄龙山、尧山和泾水两岸的嵯峨山、九嵏山。其中陇山又称陇坂、陇坻,在今陕西陇县西北,为六盘山的南段,南北走向约一百公里,绵亘于陕西、甘肃二省边境,山势陡峭,山路曲折难行,是渭河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分水岭。古称陇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过,上有清水四注而下。站在艰危苦寒的陇山顶上,回望富丽繁华的长安城和千里平原沃野,眼见陇水一股向东流下,一股向西流下,那种感受真是无可名状的凄凉和悲壮。古代四方行旅西登陇坂,往往徘徊瞻顾,悲思涌起。历代流传歌咏秦陇的诗篇不下数百上千首,其中尤以北朝乐府民歌的三首《陇头歌辞》最为有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53:01 | 查看全部
作品赏析

《陇头歌辞》诗中借陇山头盘旋曲折、山水下泻不可遏止的生动形象作为起兴,比喻孑然一身的处境;又借呜咽不止的流水声比喻思乡思亲悲从中来的哭泣声。绘形绘 声,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此外,"舌卷人喉"四字简洁含蓄,既形容了寒冷的程 度,又表达了有口难言的苦衷。这种同少而意深、言简而情长的风格可以留给读 者更多回味的空间。
《陇头歌辞》应是挽歌。学者们认为诗中的"陇"是地名,指陇山,"陇头"即陇山顶上。 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0月版的《汉魏六朝诗选》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版的高校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就如此释说。这三首诗"是写游子飘流在外的痛苦心情" 似已成定论。
不过"陇"还有其他释法。古汉语中,"陇"通"垄"。《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乘势起陇亩之中。""垄"有坟墓之义。 《礼记·曲礼上》:"适墓不登垄。"《国策·齐策四》:"曾不若 死士之垄也。"于《陇头歌辞》三首诗来说,"陇"释作坟墓,极为贴切。
以上两种解释,究竟哪一种更准确,可以作进一步讨论。但不管作何解释,《陇头歌辞》绝非"写游子飘流在外的痛苦心情",而应 是挽歌。作者托第一人称而写。"吾"是死者或死者的飘泊的灵魂的自称。"念吾一身,飘然旷野。"这不是魂灵吗?"寒不能语,舌卷 入喉。"这不是想像的死者的感受吗?"朝发""暮宿",写人生短暂,转眼逝去。"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这里"秦川"应是一个符号,特指"家园",死者生活过、有自己亲人的地方。汉魏六朝诗中屡有"秦川"字眼,如徐陵的"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即写 的身在祁连思念秦川(家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08:04:25 | 查看全部
认真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08:04:43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问好瑞平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9:33:11 | 查看全部

回 6楼(胡云峰) 的帖子

云峰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9:33:24 | 查看全部
感谢云峰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9:33:39 | 查看全部
深圳水吧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