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52|回复: 22

[已见刊稿件] 【中立】机器人挤不掉工人的饭碗

发表于 2015-9-28 16:22: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月13日,新华社报道了东莞首家“无人工厂”——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打磨车间的生产情况:每天60台机器手正日夜无休地打磨一个个手机中框结构件。它们被分成10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由一条自动传送带上下料,这个过程不再需要任何人力,每条线只有3名工人负责看线和检查。以前整个工厂要650个工人,现在生产相同的东西,只要60个人。这意味着“无人工厂”压缩人工可达90%。这一消息无疑像是个爆炸性新闻,在广大工人阶层一石激起千层浪,给无数工人带来恐慌和担忧。
    但是,仔细想想,机器人真的能够代替所有工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机器人程序单一,无法完成随机性工作。机器人,只能在既定的模式上重复已经提前设定的程序,操作方式单一,稍微遇到改变肯定不会随机应对。就拿笔者单位电力公司来说吧,下辖线路工区检修供电线路时,遇到被狂风刮倒的线杆,需要先办理停电工作票,再进行扶正电杆、矫正并理顺供电线路、加固埋杆,一一进行试通电等,如此繁琐复杂的工序,随机性太强,比如线杆所处的位置、埋杆的地质条件、每条线路应有的走向等,这些都需要动脑动手进行理顺,机器人是无法完成的。如果在工作过程中受阻,工人能够攻坚克难,继续突破,而机器人就只能停滞不前,程序紊乱,等待人类的修复了。
    其次,机器人没有思维,无法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大家都知道,机器人只能在设定的程序上进行重复动作,除非人对它进行系统升级,才能完成性能提升,它自己是不会给自己设置程序的。而工人则不同,他们能够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发明更省时省力的操作工序。大家都知道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高凤林的故事,在工作中遇到某重点型号发动机隔板的生产,以前经常出现缩裂、堵塞等缺陷,1993年更是在X光透视中大部分都不合格等现象时,果断地向领导和技术人员提出必须改进旧的生产工艺,采用气托内保护,使焊缝不产生渣化下塌造成通道堵塞。这一措施采用后果然奏效,1994年的产品X光透视合格率一跃为100%,受到了检验部门及客户的奖励。这一点,机器人是绝对无法做到的。
    第三,机器人工作环境受限,不会垄断所有的产业。首先看一下机器人的来源,就目前来看,我国机器人的使用需要靠进口,如果企业没有政府扶持,很难完成几个亿的机器人投资,也就是说,机器人的使用,受到成本限制;第二是机器人受到环境限制。目前使用的机器人,大部分都是室内机器人,室外机器人很少,所以对于工人来说,户外作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就业空间。
    “无人工厂”,只是为工人敲响的一个警钟,距离机器人时代到来,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工人来说,不必过于恐慌,但也决不能停滞不前。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学习技术,不断提升自己。避免从事一些不需动脑的重复性劳动。要不断拓宽视野,挖掘自身潜力,多掌握几门技术,增加自己的就业弹性,这样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21:33:20 | 查看全部
欢迎参加本期观点擂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21:33:41 | 查看全部
侯老师的排版很干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21:33:54 | 查看全部
这个我就总是弄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21:34:04 | 查看全部
我们的观点一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21:34:26 | 查看全部
其实这真与人有很大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21:34:55 | 查看全部
很多职工不思进取,特别是国企职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21:37:43 | 查看全部
这样其实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21:38:15 | 查看全部
如果工人们能够像六七十年代时的职工,那一定中国腾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21:39:06 | 查看全部
这其实也应该引起中国工人的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