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矿工,却在矿山舞台上大放异彩;他们的业绩或许并不出众卓越,却在某领域代表着一种突破。面对煤市“寒冬”,他们抱团取暖,攻坚克难,在技术上自主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光”与“热”。
  ■ 邹士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中煤大屯公司孔庄煤矿,不管是从个人到团队,还是从车间到井下,处处都有“淘客”“创客”的身影,他们用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为降本增效挥洒着汗水。
  
  从指缝间攥出效益
  
  “这两个开关好着呢,修了和新的一样用,能省不少钱。”“这块小钢板丢了太可惜了,能做至少十个垫块……”该矿机电科机修工唐斌每天主要任务就是维修设备,不仅要排除不同类型机电设备故障,还要尽可能把设备的安全使用程度恢复到原设备的80%以上。尽管有的设备从外表上来看破旧不堪貌似不能再使用,但只要经过他们仔细研究和琢磨,废旧设备依旧能翻新再使用。“能维修的不修就是最大的浪费,就是失职!别看这些设备现在是‘病怏怏’的,不过经过维修二次‘回岗’的可能性很大。”唐斌一边“淘宝”一边说。 据了解,该机电维修班一天下来平均能够修理8台废旧设备,一个月“淘宝”就能节省8万多元。
  在该矿运输科,电车维修工的张建楼也为修旧利废忙碌着,他坚持每天对当班回收的物品进行过滤式“淘宝”,对有复用价值的零件进行改造,对弯曲变形的切割改料、对腐蚀生锈的打磨修补、对故障报废的拆解零件。一堆堆废旧的设备和零件经过他们的二次“雕琢”又重新回到“岗位”。今年8月份,他和工友们利用业余时间历时一个月,攻难关、克难题、精修理,成功大修矿用运输8吨蓄电池机车,节约成本近18万元。
  
  “微创新”绽放奇思妙想
  
  该矿掘进四队施工的7103材料道,由于出水量大,每天都需要安排多人次对14台风泵进行开停排水,不仅浪费工效,也增加了压风系统的工作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队长段龙带领技术员潜心钻研,分别在有水和无水的状态下寻找一种能够自动控制风泵开停的方法,并最终决定使用液位晶体管继电器配合电磁阀控制压风开停,当水位超过液位晶体管继电器时电磁阀打开,风泵供风开始工作,反之,风泵则自动停止。这一巧妙创新既减少了风泵空转时间,降低风泵损坏率,同时也减少了压风浪费。
  该矿混合井深达千米,检修任务重而繁琐,特别是更换提升机三根尾绳过程中,单根尾绳悬挂长度为1090米,每根绳重约10吨,容易出现尾绳打搅现象,影响换绳施工的安全。该矿机电科技术员董佩、赵明豪、韩方壮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经过反复试验,最终设计加工出了尾绳分绳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槽钢、圆钢、托辊等组成,将该分绳装置固定在副井下口进绳侧钢梁上,新尾绳分别从一个方向穿入该分绳装置,成功避免了钢丝绳打搅现象,减少因摩擦产生的断丝,为矿井提升系统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全矿“金点子”、新创意不断涌现。混合立井提升优化技术、矿车定位系统、皮带系统防跑偏技术……每一项都在为矿井增添着效益、每一项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每一项都有“创客”们的激情燃烧。
  
  “草根”也当发明家
  
  该矿生产系统复杂,四个开采水平,巷道累计长达数万米,因而巷道防尘降尘工作量较大。为了实现井下大巷自动化降尘喷雾,增大降尘的覆盖面,该矿运输科技术员刘杨和薛雷雷为此动了一番脑筋,他们首先对四个水平大巷进行实地测量,依据巷道断面尺寸、长度、风量、风速等实测数据,结合井下“一通三防”防尘实际要求,自行设计加工平巷喷雾洒水车。为了达到喷雾降尘的效果,他们选用回收升井厚钢板加工成水箱,并与矿用平板车焊接成洒水车主体,精心改造潜水泵,安装一套逆变电源,同时对架线集电弓进行技术改进,水箱里的水在泵的作用下,通过巧妙设计的洒水管路,实现了同时对巷道顶板、两帮与底板分开防尘。整个过程只需一人操控完成,不仅减少了人员投入,也增大了降尘的覆盖面。
  在该矿掘进一队,技术员王霄和电嵌工温昌蒲碰到了岩巷耙装机、绞车机芯滚筒注油难题,以往使用杠杆式注油器加油,需要反复装填加油,耗时大约半个小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们急中生智,利用风动凿岩机废旧气腿,截取长约600mm杆体,将两端打磨平齐,并对杆体两端车出螺纹,将气腿进气端改造成黄油注油器出油端,保留气腿导杆活塞,割制气孔,反复加工制成风动黄油注油器。看似简单的小发明,但作用可不小,之前采用杠杆式注油器加油需要加注十几次,耗时耗油,而使用风动注油器只需三四次,风力推动让职工使用起来更便捷,从而提高了开机率,节约了工时。
  在该矿还有很多小发明、小改小革来源于基层“草根”,他们的技术创新项目科技含量或许不高,经济价值相对不大,但只要在实际运用效果好,能给安全生产、降本增效增添保障的,那就是最有价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