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国雄
  我们集团对客户投诉有一个标准:一家分店,仅能有一点五个投诉来电。只要看到满意度调查分析有异状,或是一个月超过两通投诉电话,事业处负责人便会立刻打电话询问店长。有的店长可以说明得很清楚,也有的怎么都讲不明白。店长无法清楚讲明白,表示他的管理有问题,主管此时会特别注意,持续关心。万一情况没改善,该店满意度始终不佳,就会进入辅导程序,调店观摩。如果还是没办法进步,只好请区经理驻店,或是换店长了。
  当然,也曾发生过同仁为了达到规定的满意度而造假的情形。一旦发现资料有异状,建档同仁会立即向上报告,层级可高达董事长、副董,以及事业处负责人。相关主管先到总公司查看这些资料,确认之后,便由事业处的经理查核涉嫌同仁。主管必须将事情原委与惩处建议移送“中常会”,同时让当事人到会报告。如果有冤屈,还有澄清机会,万一再发生同样情况,那就只好被解雇了。
  惩处,永远要比奖励更谨慎才行,尤其是对“家人”的惩处。有些公司“赏”的时候公开,“罚”却选择私底下进行,总觉得倘若公开处罚,会让人没面子。问题是,私下进行惩处,就失去了“教育”的效果,企业的纪律与标准就无从建立起。公开之后,大家都看到也学到这个实例,更减低了再犯的概率。
  对经营阶层来说,经由每一次的事件,教大家有机会去思索、去碰撞,再次确立企业的价值观与文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事该鼓励、什么事一定要禁止。最后累积出来的东西,才会形成共同的资产。这项资产,不是出自老板的个人意志,而是整个团队的共识。如此一来,影响力就非常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