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6|回复: 0

中国经济靠什么走出低谷?

发表于 2015-11-13 08:41: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刚刚公布的10月份经济数据又一次见证了什么是“增长乏力”。面对新形势,有人悲观,有人担心硬着陆的风险。其实,寻求走出低谷的方法比低声哀叹更加有效。而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明确指出了走出低谷的方法,“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何为结构性改革?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即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增长方式转变。也可以说,政府关注点从管理总需求转向管理总供给。简而言之,需求端用力,是刺激,或大或小;供给端用力,则是政府让利。

    从总需求结构看,拉动增长的核心是投资,而为了保持一定增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性投资来改善总需求。如果转向改善供给,则未来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从供给侧管理角度看,本质上都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

    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话语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而在当前的中国,“供给侧改革”根本上有两大任务:一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二是为提供中高端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金融和技术,实现产业结构大变迁。

    新常态下,结构调整是一种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是中国无法回避、必须进行的一场变革。可以看到,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一直进行简政放权,期望通过改善制度环境来刺激民间投资,通过促进要素供给改革,进而创造需求,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经济结构性改革,任重而道远,非一日之功。中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短期看是为了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长期则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供给侧改革”或许会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改革的主轴,而“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是否能够平稳落地。(许岩)

来源: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