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4|回复: 0

双11离成为“传统佳节”还有多远?

发表于 2015-11-14 14:16: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消息来源:新浪网
   文/西坡
“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双11又到了……”2050年芒果台主办的第36届“双11”晚会上,汪涵的儿子小酸菜,不,汪十安站在舞台上这样报幕。
上面这一场景有多大可能成真,又有多少成分是异想天开?在“剁手节”来临之际,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了。双11有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有全民参与,有约定俗成的过节方式,有预热有回顾有“小双11”,今年开始甚至有了晚会,但可能许多人依然觉得它是个怪胎。
在有些人眼里,双11之于传统节日,顶多就像飞天面条神教之于传统宗教一样,与其说是节日,不如说是对节日的反讽。飞天面条神教是一群由三次元星人组成的古怪宗教团体,他们“相信”宇宙是由一个会飞行的意大利面条怪物在 “一次严重的酗酒后” 创造的,而这个意大利面条怪就是唯一的真神。飞天面条神教由一名大学物理专业毕业生创立,双11同样由大学生创造出来,不过后者是被商家发扬光大的。
每年的双11,伴随着节节攀升的销售数字都会有争议出现。近日,财经作家吴晓波发出“我们真的还需要双11吗”的疑问。不过在你表达对双11的不屑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它已经长成了怎样一个庞然大物。
有媒体从曝光度、文化认同、消费特点等多个角度对双11和春晚进行对比,结论是双11正在赶超春晚。春晚的收视人数和关注度正在下降,双11则方兴未艾,两者在90、00后群体中的影响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不拘一格的购物狂欢节与隆重而拘谨的春晚,红包与海外侨胞,湖南卫视与CCTV……对小鲜肉来讲,前者的吸引力是不言自明的。
年轻人才是未来。将来若有一天发展出“年轻人过双11,老年人才过春节”的氛围,一点都不奇怪。连冯小刚都在“等你看不懂的时候,你就落伍了”的压力之下,从马云手中接过了双11晚会的导筒。
双11最常被诟病的一点是,它是“人造的”。这话不假,可所有人类团体过的每一个节日,最初都是人造的。至少对我们无神论者来说,没什么区别。
双11兼具购物节与光棍节的双重含义,可多义性也不是一个节日成立与否的问题。北方每一个节日都带有“饺子节”的属性,苏州过端午节不是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伍子胥,大名鼎鼎的春节也有多种传说。将来的双11,修正主义者过购物节,原教旨主义者过光棍节,也是一道风景。
双11的弱点当然也很明显,一个是太年轻,一个是太单薄。
即使从90年代的大学校园算起,作为光棍节的双11也只有20来岁。如果从天猫(当时还叫淘宝商城)2009年把双11改造成购物狂欢节算起,双11更是只有6岁。作为一个节日,它太年轻以致人们还难以将它浪漫化、模糊化。
资历是可以熬的。而且要知道,圣诞节、万圣节开始在中国风靡也没多少年。在双11铺天盖地的促销声、段子声中,不少人即使购物车是空的也会跟着感到兴奋。这就是节日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重设你的节奏。
单薄,是说双11除了购物、光棍这两个元素,便乏善可陈。而且购物独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节日可以包含购物,但不能只有购物。仪式、娱乐、社交,都是必不可说的。可以说,阿里、京东今年推出的两台大型晚会是一个新鲜元素。但这还远远不够。民间智慧有待进一步发掘。
随着我们进入商业文明以及经济向消费主导转型,一个新节日的兴起是大势所趋。双11离成为“传统佳节”还有多远?与其等待,不如动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