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8|回复: 0

外企本土化挑战产业格局

发表于 2015-11-16 18:59: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生意社11月16日讯

  近年来,全球农药生产和消费重心向亚洲转移,中国作为亚洲成熟度最高的市场,必将成为全球农化巨头争夺的焦点。笔者认为,这样的全球农药新格局对中国农药发展来说并不全是危机,而是喜忧参半。这些企业的生产工厂落户中国,将全面参与中国的农药产业发展进程中,其影响巨大而深远,很可能改变现有的中国农药产业格局。

  首先是:挤占市场份额。

  跨国农化巨头为了增强在中国农药市场的影响力,纷纷将工厂“搬迁”至中国,其销售额在短时间内就排到中国企业的前列:加拿大龙灯集团在江苏昆山投资成立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2014年实现农药销售收入13.88亿元,排名中国农药制剂销售亚军。世科姆化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意大利世科姆集团在华投资的企业,经过短短4年时间,销售额已从2012年的200万元激增至2014年的1.25亿元。

  其次是:增加其竞争实力。

  让人担忧的另一点是,国外大型农化公司在中国本土化之后,其生产成本将会降低,这样会造成两种情况:一是跨国公司将会下调价格,这样中国农药企业长期以来的低价优势将不复存在;二是跨国公司的利润会增加,将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和技术服务,长期下去,在新品和技术服务方面的优势将会更大。第三是:吸引更多人才。

  当前中国面临用工难的问题,尽管中国农药企业一直在提升一线工人的薪资水平,但还是不得不面临用工荒。外企由于提供的工作环境更好、薪资水平较高,实际上抢占了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

  不可否认,全球农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是一种必然趋势,这是中国农药进入全球大市场的一种互补。跨国农化巨头也把他们优秀的产品带入中国。例如从2013年开始,诺普信(16.05, 0.00, 0.00%)公司陆续获得巴斯夫公司、陶氏益农公司、日本农药株式会社、拜耳公司、美国MTI公司等大型农化公司的产品代理权,产品涵盖杀虫、杀菌、除草三大类,甚至包括生物雌激素产品。正是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很多企业的业绩在不断提升,比如诺普信的销售额就在连年增加。

来源:新浪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