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4|回复: 0

【走转改】披荆斩棘奏凯歌(11.12)

发表于 2015-11-16 19:46: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披荆斩棘奏凯歌

——记东滩矿驻贵州能化五轮山矿援建队伍

新闻中心赴黔“走转改”系列报道之三

2014年10月7日,东滩矿派驻五轮山矿的首批217名援建人员带着使命到矿。在援建后的第一年,不但实现了管理平稳过渡、基础工作夯实的预期目标,更通过技术、人才资源的传输共享,让五轮山矿逐步具有了自我造血能力,为将来发展壮大打下坚实基础。

近日,笔者走进五轮山矿采访,感受援建者的责任与担当,领略驻外开发的豪情与艰辛——

一种使命扛在肩上

五轮山矿是集团公司在贵州投资建设的第4对矿井,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两届主要领导涉腐败案、经济运行潜亏因素多等一系列问题,开发11年仍没见效益。

关键时刻,集团公司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东滩矿整体接管五轮山矿建设的举措。东滩矿矿长郭德春代表全矿职工立下军令状,要用三年时间调整,使五轮山矿步入发展正轨。从那一刻开始,东滩人就把使命扛在了肩上。

当报名支援五轮山矿的通知一下,48岁的综采一区职工王清旺主动响应。工区领导考虑到他的年龄,担心他承受不了当地艰苦的环境,王清旺却坚定地说:“身为一个退伍老兵和一名老党员,咱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军中无戏言,我保证完成任务。”

无论年龄,不分男女,职工纷纷报名。李萌、王路焱、张明,这三个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小伙,都是在新婚之际递交的报名申请;物业管理中心女工胡美琴,面对一对刚满两岁的双胞胎儿女,毅然决定赴黔支援。

2014年10月5日,东滩矿首批外派的217名业务骨干在职工家属的欢送下,奔赴五轮山矿新战场,拉开了援建序幕。

一种担当攻坚克难

“刚来这里的时候,自己连续三天失眠。那时的五轮山矿还没有能够从事巷道开拓的掘进队伍,原煤日均产量不足200吨,工广区到处是长得老高的荒草。但大家都坚定一个信念:既然明确了方向,即使荆棘遍布,也要向前冲。”五轮山矿矿长肖耀猛谈起援建初期时,感慨中透着欣慰。

五轮山矿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援建队伍只有尽全力快出煤、多出煤,才能逐步缓解经营压力。肖耀猛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当时井下的采煤配套设备有一半处于半瘫痪状态。20名机电检修工组成突击队,在落后的生产条件下,硬是用扳手卸、靠肩膀扛等土办法攻克溜头错距、端头支护等难题,为首采工作面扩大生产创造先决条件。”

陈虎是综采工区区长。今年2月,1803工作面突遇落差达2.2米的断层,并出现多处掉顶。由于本地职工没有处理经验,陈虎就带着工区援建骨干亲自上阵,边干边传授经验。当隐患消除的那一刻,他已经连续18个小时没有上井。

在首台ZDY-3200S瓦斯抽放孔钻机安装当天,青年技术骨干张丙泉与许得河在现场从上午10点一直干到夜里9点。刚到宿舍,得知回转器突然不能启动,他们又急忙赶到现场处理,一直到凌晨3点才离开。当一周后,瓦斯抽放孔钻机调试成功并正式投入生产时,两个人都瘦了好几斤。

一种精神薪火相承

长期坚持在援建岗位,创业者们忍受的是环境的艰苦,割舍的是家人的相聚,奉献的是汗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他们?记者在掘进工区生产一队队长田始艳身上找到了答案。

本应在今年10月结束一年轮岗期返回本部的田始艳,却依然坚守在生产岗位上。其实,早在两个月前,他就向领导递交了延期一年的申请。为确保队里施工进度,就连6月份女儿参加高考,他都没有回家。

田始艳告诉记者:在五轮山矿,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发自援建职工内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每一批援建队伍刚到五轮山矿,老师傅都会这样嘱咐:“在五轮山矿发展的大平台上,能把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设好,你们走到哪都不怕。”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与责任感,在每一个援建者的心中生发。

田始艳只是东滩矿援建队伍的普通一员。正是有了很多个田始艳,才演绎着3月份综采工区6名职工放弃探亲假期,全身投入1803工作面回采的故事;演绎着保卫科副科长刘正清与妻子苏民荣一同加入第二批援建队伍的故事。

一支队伍有了这种精神,就一定能奏响成功的凯歌。(梁广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