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曹春雷
    我有一位朋友,文笔好,擅写散文,特别是亲情散文。每次在博客上读他的文章,我都特别感动。他是从农村出来的,家里的独子,父母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千难万难供他读了大学。他毕业后留在城市,要买房,父母又给他付了首付,大半辈子的积蓄都倾尽了。如今,父母都六十多岁的人了,还在乡下的建筑队打工。
    在文章中,朋友总是说要回报父母,我为他的知恩而欣慰。但我发现,朋友说得多做得少。他每年只是在春节回家一次。他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工作并不紧张,法定节假日都能休息,但他把那些时间比较长的节假日都用来旅游了。
    有一次我们聊起来,我问他怎么不常回家看看,他说,父母还不算老,他要趁他们还能照顾自己的时候,多出去旅游,看看这个世界。我说,你父母都六十多岁了,还不算老吗?
    我给他算了一笔账,一笔亲情账。我在网络上看到的算法,可能他也看到过,但我还是给他算了。我说,就算你的父母能活一百岁,那么在世还有近四十年,每年你春节都回去,按每年十天算的话,不到四百天,只是一年多一点。他听了,低下头,无言。
    我母亲也六十多岁了,也在乡下,我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的,供我读书,让我走出了村庄,进了城市。我也喜欢写亲情散文,写我的母亲,写她当年的艰辛与不易。有时间的话,我常回家去。
    但我回家,经常去找我乡下的朋友或同学玩,喝酒吃饭,在家的时间很少,经常是深夜才回来。母亲总是不睡觉,亮着灯,等着我,桌上留着我爱吃的饭菜。有一次,我又是深夜回家,看到瘦小的母亲缩在椅子上打瞌睡,头一点一点的。灯光下,那一头花白的发,刹那间刺痛了我。
从那以后,我再回乡下时,减少了外出,多陪她去农田、菜园转转,帮着干点活,回家后帮着做饭。吃饭时,陪她喝杯小酒,说说话——喝酒是母亲年轻时养成的习惯,当时是用来抵御孤寂,解除疲乏的。从母亲的脸上,我看到了更多的笑容。
    写一千篇文章歌颂父母,不如回乡下,坐下来,同父母吃一顿家常饭。要知道,父母不只是用来歌颂,用来标榜自己多么孝顺的,还需要投入一颗心,认认真真去爱。(原载于2015年11月17日 中国煤炭报 8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