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17 16:03:17
|
查看全部
多篇文章未经同意多挂他人名字
在知网中,同一篇相同或类似的文章署名不同,有曾经单独署名为“刘东杰”的文章,但也有文章为“刘东杰”和别人共同署名。
以《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协调困境的原因及对策》文章为例,在2012年5月10日曾以“刘东杰和张长立”的名字合署发表在《领导科学》上,张长立的工作机构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但在2012年7月15日,发表在《岭南学刊》上的文章《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协调困境:原因及对策》却单独署名为刘东杰。
此外,刘东杰的多篇文章为官方资助研究,例如有文章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主执政的实现路径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BZZ006)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苏省党校系统课题“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研究”(项目编号:XT1141)成果等。
为什么出现相同或类似稿件有单独署名也有联合署名呢?刘东杰对北青报记者回应称,那些文章全部是他所写,但当时考虑到“挂个博导的名字可能比较容易发表”,才做了联合署名,但这些事没有经过对方同意,全都是他自作主张。
发出道歉信 愿意承担责任
刘东杰向北青报记者表示,他愿意为自己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的事承担责任。
刘东杰称,他此前曾经向一位编辑发过一封《公开道歉信》。在道歉信中,刘东杰表示,一稿多投“完全由我个人急功近利、学术伦理意识淡薄造成,愿意负一切责任”,同时,“对于一稿多发的文章一律作废,不作为评奖、评职称等用”,在道歉信最后,刘东杰说,希望大家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请后来者以我为戒”。
对话
刘东杰:一稿最多投三十多家编辑部
北青报:一稿最多会投多少家编辑部?
刘东杰:一般我都是投党校学报,30多家。投稿会有梯度,第一天投几家,过几天再投几家,不至于太被动,毕竟能不能发表不是我能决定的。
北青报:您有没有评职称的压力?
刘东杰:肯定是有。在任何单位都会存在“稿子与考核挂钩”这个问题。但现在所有的稿子已经作废了,不能再作为“评职称”用。我现在还是讲师,研究生直接过渡为讲师是不用论文评的。
北青报:什么时候开始考虑论文和职称之间的关系的?
刘东杰:一直到最近几年才考虑这个事情的。因为讲师满5年才可以评下一个职称,我现在做讲师已经3年了,还有2年才能评职称。
北青报:党校有发稿的要求么?
刘东杰:每个单位都有这个考核吧,但倒没有具体要发多少的要求,但作为一个教师,你肯定是要出东西的嘛。
北青报:是为了稿费么?
刘东杰:稿费写一篇能给多少?一两百?上千?我不是为了稿费。
北青报:2013年曾经有人对此进行过曝光,您知道吗?
刘东杰:我确实不知道,因为我平常上网,都是上知网下载东西,别的网站我真的不太了解。平时会自己看看书、阅读文件,当时也确实没人告诉我。如果早知道,我早就不会这么做了。
北青报:有编辑部质疑过您一稿多投吗?
刘东杰:大概是去年,有个编辑曾经发邮件质疑,我回复道歉,说以后不会了,很抱歉,以后积极改过自新,但具体是哪个编辑部我忘了。
北青报:这件事对您有什么影响?
刘东杰:这件事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对我的刺激也比较大,一方面是个人声誉,一方面单位要处理我,以后还能不能搞学术,现在很难讲。已经向单位汇报了相关情况,单位正在研究。
我愿意为此事承担责任,请大家引以为戒,同时,感谢监督,希望以后继续监督。(文/记者 孟亚旭)(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