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这是摆在“90后”求职者和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既需要企业理性思考,更需要年轻的求职者调整心态——
职场上,当人们对“80后”一代的议论还未停止时,“90后”求职者已悄然走向社会。
“90后”这一群体中的很多人,其求职中的举动常常让老一辈人瞠目结舌。不少用人单位对“90后”求职者的评价是:有点眼高手低,服从意识差,纪律性不强,自身定位过高。因此,如何让“90后”在职场的起步阶段走得顺畅,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要赚钱也要玩
“90后”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享受着比“80后”更为富足的物质生活,更加追逐个性、重视自我。因此,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择业观,“钱少一点没关系,但工作不能太累,如果忙得没时间玩,那多没意思!” “90”后求职者这种较普遍的心态,令许多企业难以接受。
“这次本来要招一些年轻能干的技工,但现场求职者的表现让我很失望。”日前,在南京市某招聘会上,一位工厂负责人表示,来询问的年轻人不少,但一开口便把他吓一跳:“一上来就问单位有没有电脑,能否上网玩游戏,或是周围是否有网吧。”
这位负责人感到难以接受的条件,在“90后”求职者看来却是非常平常的事。今年刚20岁的小余就直言不讳地说,自己首先要求是单位附近有网吧,原因是“如果无法上网,工作之外的生活会很无趣”。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单位“工作要轻松,不能加班,要有充足的假期,工作环境要好,还要有健身的机会”,等等。
1991年出生的女孩小杜,曾做过2年美容美发,月薪1000元,后来辞职在家“啃老”。原因是做美容美发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她完全被工作“捆”住了,一点跟同学朋友交往的时间都没有。而小余也称,他希望找一份月薪1500元以上,每天上8小时白班的工作,“我可不想为了工作,累垮了身体。”
相对其他劳动者而言,“90后” 中的很多人宁愿少赚点钱,也不愿太长时间加班做“岗奴”。否则,宁可不要这份工作。
在很多人的眼中,“90后”求职者中的不少人,有着不少的自身缺陷,如, 求职盲目、好高骛远、流动性强不稳定、心理抗压能力差、吃苦耐劳性差等等。但人们同时也发现,“90后”求职者维权意识普遍都很强,稍有不开心、不满意,就会投诉、报警。
小张1990年出生,今年刚满20岁。中专毕业后,小张起初没找工作,在家靠玩游戏赚点外快。今年3月,在家人的催促下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干了不到三个月就和单位闹翻了。年轻气盛的小张离开单位后,立刻到劳动部门申请仲裁,要求赔偿没签合同的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加班费等八项诉求,累计近万元。劳动部门要帮助调解,小张想都不想就回绝了。最终小张和单位对簿公堂,经过裁决,小张拿到了3000元补偿。
企业不大敢招“90后”
“90后”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教育体制还是家庭教育,是社会还是学校?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80后”或多或少都吃过一些苦,懂得父母奔波辛劳不容易。而且,经过几年摔打磨炼,“80后”已经开始迈向而立之年,他们日渐成熟,并且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但“90后”则不然。首先,他们的成长环境比“80后”更好,比较富裕的家庭环境,使他们花钱不愁、衣食无忧,一切顺着他们、由着他们。所以,他们求职时的心气更高。
其次,“90后”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的溺爱自然不用说,生活上的富裕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很多“90 后”没有家庭负担和危机意识。
第三,网络的普及使得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90后”从网络上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好的或者不好的,这些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
面对成长起来的“90后”新生代劳动者,不少企业有些措手不及。多数用人单位负责人表示,“90后”给人印象不踏实,不敢用。在这些用人单位看来,“90后”打工似乎更多是为了赚钱享乐,而不是干活养家。“这样的人太不靠谱了,不敢招。”而且“90后”更容易跳槽,责任感较差,使得工厂的培训投入和产出难以获得正比,这也让很多用人单位望而却步。
在济南某招聘会现场,一家机械厂刘经理直言,现阶段他们厂尽量不用“90后”的员工,而希望能招到一些30岁左右已成家立业的人士。该企业在今年3月招聘了20名“90后”员工,现在只剩下6个人,这让企业感到很无奈。
发布者:濮阳百姓人才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