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22|回复: 14

[话题探讨] 【中立】正视人才流动 设法留住人才

发表于 2015-11-19 09:48: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116日,中企互动论坛网友热议国企人才流失现象,很多会员都讲述了其所在单位人才流失的案例。中煤公司职工王建党辞职后,应聘到永泰集团的一家私企煤矿,不仅成为矿长助理,而且年薪大约20万元左右,与原先月薪不到3000元比,简直天壤之别。今年10月份,山东兖矿集团煤矿职工王力生辞职后去了新疆一家民企,拿着20万的年薪,很多职工都为企业未能留住这名优秀技术人才而惋惜。国企人才流失成为普遍现象,有人认为,国企成了一所免费大学,为民企培养人才。

人才流动是社会的正常现象,人才流动是社会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计划经济条件下,也许由于体制的限制,除正常工作调动外,人才流动较少,安土重迁,基本没有辞职、跳槽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体制、编制、身份限制打破,人才流动渐成社会主流,人才的自主选择性增大,更加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据笔者所知,近二十多年来,笔者所在单位先后十多名医生、教师在获得高级职称后,纷纷离职去了省城、京城和沿海城市。他们在新单位如鱼得水,干得好,吃得开,发展得很好,受到单位重用。三年前,我校一名政治课教师在完成博士学位、获得副教授职称后,去了江西省委党校任教,现在的待遇比原来多得多,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去年另一名政治课教师也在读完博士后跳槽到了隔壁一所本科学校,受到重用。所以,对于国企人才流失去了民企,我们不必过于焦虑,忧心忡忡。


笔者认为,从整个社会来看,人才流动是好事,不论在国企或民企,都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正视人才流动,提倡人才流动,鼓励人才流动,通过人才的正常流动激活人才,用好人才,引进人才竞争机制,更好地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优秀人才选择从国企辞职,跳槽到民企,无可厚非,我们应当给予理解,给予宽容。因为,人才流动毕竟有利于竞争激活人才,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有利于更好地体现人才价值。


当然,国企人才大量流失,成为民企的免费学校,国企应当反思,应当从中吸取教训,采取补救措施。笔者认为,国企人才流失,与国企对人才的不重视,不尊重,不珍惜,甚至漠视、无视有重要关系。一些国企对优秀人才不重视、不重用,待遇偏低,贡献与报酬不成正比,付出与回报差太大,人才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而从人才自身来说,应该懂得感恩,知恩图报,应该具有奉献精神和担当精神。应该清楚,自己的成长与企业的长期培养分不开,精神情操比物质待遇更重要,人才的价值、人生的价值不只体现在薪酬待遇上,关键是事业的成功与成就感


最后,人才流失毕竟是国企的损失,对国企的发展非常不利,如果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会使国企伤筋动骨,元气大伤,发展受困。因此,国企应该从人才强企、人才兴企的战略高度,更加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使用与管理,优秀人才辞职跳槽中反思,调整人才政策,切实尊重人才、珍惜人才、重用人才、优待人才,多给他们关怀和温暖,多为他们排忧解难,让每一个人才都能大显身手、建功立业,获得最好的发展。一句话,国企要坚持用事业、待遇、感情留住人才,真正让人才有归属感、依恋感、成就感、满足感从而坚定自己留下来奉献的决心,不为民企高薪所诱惑。(刘运喜/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09:49:55 | 查看全部
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9 20:13:23 | 查看全部
欢迎参加本期观点擂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9 20:13:40 | 查看全部
感谢刘老师对事评板块的一贯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9 20:15:26 | 查看全部
人才流失确实不是好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国企非常普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9 20:16:41 | 查看全部
其实现在很多国企不重视技术人才,是因为无法给他们该给他们的,很多是因为无法考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9 20:17:40 | 查看全部
比如有些技术人员工作能力非常强,但是他们无法参加笔试,就是那种动手能力强,遇到考核就吃亏的,所以他们无法获得晋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9 20:18:18 | 查看全部
于是难点工作还得靠他们,但是他们还没有一些动手能力差的人挣得多,这就是企业不足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9 20:19:31 | 查看全部
如果说以实际工作为主,那又没有考核依据,怎么进行评定呢?什么才算是高技能呢,这样的话很容易出现不公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9 20:20:15 | 查看全部
而这点私企就不会存在,他们肯定会将最出色的人给予最高的工资,这就是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