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10 22:51:59
|
查看全部
考试情怀
作为一名从教十余年的我,对考试并不陌生,情深一往。每年学校大考四五次,小考天天有。每次都是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监考的身份出现在考场之上,那种自豪不言而喻。
伴随着中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滚滚浪潮,三十而立的我辞别了三尺讲台,有幸成为豫光一分子。一晃到了不惑之年,十年的学习、成长和磨练,每年都有几次以考生的身份出现在考场上。身份的转换,情随事迁,让我真正体会到“人不学要落后、刀不磨要生锈”的紧迫感,让我深知作为职工应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勤学好问、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精神。
自从公司《职工职业技能鉴定》实施以来,深知这是企业对职工水平和能力的肯定和评价。我高度重视,连续申报几年,都因种种原因失之交臂。只好养精蓄锐,待机而发。
在今年的“职业技能鉴定”中,我跃跃欲试,踊跃报名。“上天不负有心人”,顺利通过政审,如愿以偿成为今年“职业技能鉴定”中的一员。并且好事成双,今年报考的学院费用第一轮一切全免(报名费、材料费、课本费、培训费等均不收费)。真正响应党中央的惠民政策。
当今时代企业最终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企业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在“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各级领导绞尽脑汁把本单位的职工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统一规划,惊心培养。
我十分珍惜这千载难逢的深造机会,决定“理发师带徒弟—从头开始”。重新回到童年时代,充分享受一把“学生”时代的优惠待遇,积极配合领导完成各项任务。
领导向辛勤的园丁为我们浇灌:为节省我们职工学员的费用,领导买单。主动为我们准备理论知识(工艺、设备、安环等分门别类)的学习资料。通过现代(网络)和传统(纸质)等手段分别发给每位学员。
领导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把本单位的学员当成自家孩子一样,在生活中“含着怕化了、捧着怕摔了”,在工作中“儿行千里母担忧”。特别在技能操作中,毫不保留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讲疑解惑,让我们尽快适应环境,掌握一技之长。我们真正体会到领导的“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紧切心里。
领导像棉被那样温暖我们的心田:当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触犯“职业道德”底线时,给我们“知错就改不算错、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机会,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领导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当我们学员在工作和学习中思想有情绪、学习开小差、偷懒等不良行为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会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采取座谈、聊天、饭局、家访等方式进行沟通,给我们这些迷失方向的“羔羊”指点迷津。
领导像灵魂的工程师,呕心沥血给我们传授知识:首先,在领导的统一遥控下,让我们自学并用笔记记下每次所学的内容及心得;再上交请领导检阅;然后领导通过班前班后会讲行点评并互相交流;接着用每日一题,每周一题来进行小测试,最后采取每月一考、每类一考来总结和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通过领导的精心栽培和呵护,我们所有学员紧紧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充分利用厂里和家里一切可用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我们如鱼得水、如饥似渴给自己充电。我们这些小树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即将成为参天大树,为豫光增光添彩。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到了考试的第一环节。考前有人预言:职工承认考试走走形式,不会那么严,处于半开卷状态,监考人员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谁料,当时的考试与预测的大相径庭,同高考没什么两样。是那么的神圣、严肃、公平、公正。所带的小抄、手机、资料等统统上交;一旦有作弊现象,卷纸作废。这下让所有考生出乎意料、措手不及,心脏像小鼓一样砰砰直跳。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形势,我们心平气定、严阵以待。“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幸好平时自己功底浑厚,此时已是用武之地,我胸有成竹地投入到考试之中。过五关斩六将仅用40分钟左右一气呵成顺利完胜。为回报领导的良苦用心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锌三电一
杨生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