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19 22:12:22
|
查看全部
■过分强调制度化,使关键环节过多,影响执行
往往,很多房企制度在学习的过程中细化了,但是却没有带来真正的效益。
像万科等标杆企业采用的结构设计、岗位设置、流程设计都是按四级管理机制设计:集团公司-区域公司-城市公司-项目部。房地产企业中的中小企业通常一般采用三级管理、或二级管理机制就可以,即:公司-城市公司-项目部,或:公司-项目部(项目公司)。
有一点要引起重视的,就是大型企业的效率并不高,由于“流程”、“制度”真正解决一个客户问题就如同店大欺客一样,迟迟得不到解决,但就质量一个问题就能体现的淋漓尽致,也经常见诸各大媒体。反而是中小房地产企业在解决客户问题是往往能一步到位。
这就是“智商式管理”最大的弊病。
“智商式管理”模式的企业很容易认真地学习这些标杆企业的管理模式,反而让自己的“关键环节”得到大量的增加,进而造成抓不住“关键”,也就影响了执行。
■执行的变通能把事情变得合理化,简单化,可执行化
“情商+智商式管理”模式是当下房企发展最需要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的是“模式化管理”、“变通式管理“,从而实现制度的“有效执行”。
为什么要强调变通?因为管理是艺术,更是动态的平衡;让管理科学与艺术很好的结合。
企业管理这不单让成员在日常的沟通中要了解包括企业的远景、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等与企业发展有关的内容,还要把企业作为一个环境去了解,了解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在这个位置上应该如何做到变通的沟通,才能与大家建立有效的沟通,与此同时,还要掌握变通的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模式”;因为思维决定一个人的言行,最终影响到团队的运营。
变通犹如企业管理中的生命,执行力只是这个生命的表象。
无论做任何事,一个固定的模式(制度化)决不能适用于解决所有的事情,所以需要在沟通交流的氛围下将工作过程打造为学习过程,共同进步。这些都要发挥自己的自主性、思考性、合作性思维才能实现。
学会变通是一辈子的事情,懂得变通就能把非常复杂的问题简单解决,也就更能认清自己,同时也能认清团队中的其他人,对高效团队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用了一些不会变通,甚至没有感悟的管理者往往在处理人和事情的时候会本末倒置。重要的事由其他人去做,自己做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他还自己认为忙的要命。其实忙错了都不清楚。有时,这种“忙错了”可能是致命的。
■有效执行的关键还是选对执行的人
制度的细化在起作用,还是执行在起作用,这是个长久争论的话题,明显地分成两派。以至于像《赢在执行》这样的书非常畅销(经营者团购,目的是让下属无条件执行),因为这为那些不称职的经营、管理者找到了推卸责任的借口。
戴欣明认为,执行需上行,绕开执行误区。这不单是制度的制定,更主要的是选人,选对人才能实现有效执行,而不在于完善制度下的执行,甚至进入只要有了好的制度,执行就变得非常容易这个的误区。
当企业高层大谈特谈执行力有问题的时候,往往可能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让谁来执行。或者说选择谁来执行,这才是最重要的。往往是管理者在讲执行者有问题时,多数是管理者自己选错了执行者。
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办法就是更多的选用复合型人才,一个复合型人才可以自行进行有效地分析问题,并且能立即做出应变,而综合素质差的人员是很难做到这点。
在企业模式上,制度的细化还应该采取以产品模式为导向的管理模式,金地集团的“格林”系列,中体的“奥林匹克花园”系列,这样无论是在制度的制定上,以及执行上有“根”可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