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滕福生
10月1日,在祖国母亲60周岁生日之际,我和全国人民一样,激动地围坐在电视机前享受盛大阅兵这一美好时光。当我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六十位劳动模范用辛勤的汗水赢得了党和人民给予的最高礼遇,在观礼台上为气势恢宏的阅兵方阵发出阵阵欢呼时,我的心也随着劳模的激动而起伏。回想起我十三年前登上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心中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天安门,曾经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国庆游行队伍、也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登上天安门城楼,更是亿万中国人朝思暮想的梦,如今,更多的普通职工能在有生之年圆了一生的梦想,不仅说明了党和国家给了咱工人阶级崇高的主人翁地位和荣誉,也把咱劳动者当成最尊贵的客人。
1996年的12月16日,我,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一个被人瞧不上眼的兵头将尾,以基层车间兼职工会主席的身份,光荣地出席了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第十一全国代表大会,并有幸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观,终于圆了我从小就向往着登上天安门的梦。
记得20年前,我被推选为徐州北站调度车间大班的兼工会主席时,心中直打鼓,看到专职工会主席每天都忙得“团团转”,真不知怎样当好这个“兼职主席”。按说,我的职务是车站调度员,身为班组长,搞好运输生产应为第一要务,但是,维护职工权益、关心职工生活、活跃工友业余文化生活这样的事又要有人管有人做。我想,既然领导和工友们信任我,作为一个党员,我决不能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就这样,我毅然挑起了工会主席的重担。
刚上任,工作千头万绪,既要搞好安全生产,又要抓好职工生活,简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所幸,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工会工作者,经验丰富。他告诫我:“要想当好职工的代表,首先要明白‘一根筷子易折、十根筷子难断’的道理。”父亲的话使我明白了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也成为我“不干则已、干则无悔”的原动力。
1991年,南方地区遭受水灾,几名家在灾区的单身职工非常想回家探望。可当时铁路企业正在开展“多拉快跑、大干快上”劳动竞赛,职工生产热情高涨。我想,既要保护职工的积极性,又要关注家在灾区职工的思乡情绪。于是,我立即召集工会委员和工会小组长商议募捐事宜,以大班的名义给职工在灾区的家中寄慰问信,并捎去了全班职工的爱心,此举稳定了他们的情绪。 “初战告捷”。更加坚定了我干好工会工作的信心。那时我年轻,精力充沛,一头扎进工作中,几乎就没有休息日。
班上几十名职工,谁家能不遇上点麻烦事?1992年8月,徐州雨季。助调孙长林反映:家里雨漏得厉害,屋顶眼看撑不住了,自己上班顾不上修,留下老母亲一人在家又担心出事。当时正下着暴雨,我立即带着两名工会委员赶到几公里外的小孙家察看险情。第二天,骄阳似火,我和工友扛着两捆油毡,爬上小孙家的屋顶,整整忙了一上午。老太太感动得连连说:“感谢工会呀。”
为职工出力流汗,我毫无怨言,我感到愧疚的是,为了工作我忽视了家人。1993年的一个冬夜,刚睡下,有人敲门。原来是调车区长曹刚,他父亲病故了。我二话不说,匆匆爬起来穿上衣服就走了。在小曹家的3天里,我帮着联系墓地、操办后事,尽可能地把事情办得圆满。而自己家里,由于断了煤气,老婆和孩子不得不连下饭馆带跑娘家“混”了3天饭。让我欣慰的是,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自1991年起,我所在的大班工会多次被评为徐州铁路分局、济南铁路局“模范职工小家”称号;我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分局、路局、铁总优秀工会积极分子;1993年,我被评为全总优秀工会积极分子,1996年又被评为济南铁路局首届“最佳职工之友”,同年12月,我还作为基层工会主席的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
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个为凝聚职工、服务职工的基层工会主席应该做的、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而企业就给了我如此的荣誉,激动中感到惶恐不安。因为看见职工有困难,作为工会主席你无法坐视不管。而且,每当我看到职工们发自内心的对工会的感谢和信任,特别是那些受到工会帮助的职工还主动替企业分忧,我又觉得自己的辛苦得到了回报,也成了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巨大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