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13|回复: 1

[社会] 以社会促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

发表于 2009-10-4 13:58: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要把中国的社会建设搞好,关键是要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经济与社会是互为前提的,生产的目的是生活。以经济促经济,经济不持续;以社会促经济,则经济可持续。这是个治国方略的重要一计。

  ●理顺社会结构,搞好社会建设,是全体社会成员自己的事。每个社会成员都要以主人翁的身份、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社会参与是社会建设的加速器,社会建设又是吸引千百万群众参与社会的强大磁石。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曾记否,60年前,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还残存着童养媳,还有人妻妾成群。自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后,这类现象荡然无存。

  曾记否,60年前,“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可是,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中国健儿夺得的金牌居世界第一。

  曾记否,改革开放前,我们吃粮凭粮票,吃鱼凭鱼票。如今,粮票、鱼票成了收藏家的珍藏品。

  曾记否,在“文革”中,谁人不是过着“写不完的检讨掉不完的泪,划不完的界限站不完的队”的苦日子?如今,谅解人、宽容人、与人为善的事在增多。

  上面讲的是表象。如果把60年波澜壮阔的社会巨变概括起来,至少有以下五大类。其一,社会事业日新月异。社会事业是社会发展的载体和硬件。随着经济的繁荣,中国的科、教、文、卫、体,在蓬勃发展。中国的科学普及率在世界上的排名蒸蒸日上,大学生占人口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病床与人口的比例直线提升。其二,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社会组织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程的尺度,参加社会组织的多寡和层次也是衡量一个人的文明进程的尺度。其三,社会保障正在落实。生长老病死,衣食住行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在“应保则保、能保尽保”的思想指导下,社会保障不论城乡都在铺开,水准也在不断提升。其四,社会秩序走向规范化、有序化。60年来,各类法规形成体系,社会公德深入人心,并且在变成行动。其五,社区在共建共享。作为社会基石的村庄和街道,60年前是封建的保甲制,建国后废除了保甲制,改为基层政权。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推行了“去行政化”,从而进化为“社区”这类社会共同体的自治组织。社区已成为老人的天堂,儿童的乐园,公民的宁静港湾。

  60年是一个甲子。在未来的一个甲子里,社会建设的任务仍然很繁重。要把中国的社会建设搞好,关键是要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必须看到,“经济那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的不平衡现象还很严重。经济与社会是互为前提的,生产的目的是生活。如果忽视社会建设,把应该用于社会事业的那些资金,挪到经济上去使用,似乎会提高GDP,结果却适得其反。社会的投入少,社会问题多,维护社会稳定的成本必然加大。把GDP增加的那几个钱用来化解社会矛盾还不够,失去了GDP增加的意义。上个世纪90年代,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首脑会议上,规定社会事业的投入不得低于总投入的30%。事实上不少社会秩序比较好的国家,社会事业的投入都高于50%。以经济促经济,经济不持续;以社会促经济,则经济可持续。这是治国方略的重要一计。

  在重视了社会建设之后,劈头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要理顺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就是诸社会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的模式。说得通俗点,就是各类人群之间的地位怎么摆?在阶层关系上,社会学公认的最佳社会结构是橄榄形。那就是:穷人少,富人也少,中等收入的人要多。大家心态平稳,社会矛盾必然减少。

  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好劳资关系。近十多年,劳资纠纷增加,不是好事。劳资应该两利。不过,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资方,而不是劳方。资方应该懂得:劳资关系是个劳动积极性问题。“老板把我当人看,我把自己当牛干,累死也心甘。老板把我当牛干,我把自己当人看,说什么也不给你好好干。”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多次说过: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这是入木三分的提醒。今后,我们就要着力在缩小贫富差距上花大力气。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第一次社会结构的调整;消除两极分化,是第二次社会结构调整。第二次比第一次的难度更大,意义更重大。有差距而不悬殊,是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又一重要方略。

  理顺社会结构,搞好社会建设,是全体社会成员自己的事。每个社会成员都要以主人翁的身份、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因此,说一千,道一万,并成一句话就是要扩大社会参与,要拓展社会参与的广度,加大社会参与的力度和深度。在网络化带来信息对称的今天,大量的政务都可以公开,各类社会政策都可以发动群众讨论。决策前的一次讨论胜过决策后的十次宣传,决策前的十次讨论又能胜过决策后的百次、千次宣传。人在参与决策前的讨论中是主体,是自觉的;人在接受决策后的被宣传,是受体,是被动的。在选择了最佳方案后,既要看到非最佳方案的长处,也要看到最佳方案的短处。这样,在执行最佳方案时,才能眼观四路,从容不迫,谨慎从事,而不至于忘乎所以,不会在思想方法上走直线。社会冷漠是可怕的,社会参与是社会建设的加速器,社会建设又是吸引千百万群众参与社会的强大磁石。

  波澜壮阔的60年已经过去,更加波澜壮阔的60年在等待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
                                                                                      (邓伟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10:31:04 | 查看全部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