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祖国发展我成长
(杨太菊) 2009年10月1日一早,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渝阳煤矿机电技师唐丕荣和家人一起围坐在宽大的液晶电视机前,等着观看阅兵式,笔者怀揣笔记本来到他家进行了采访。
“从接父亲的班到煤矿工作,到现在已经有35年了。在祖国日益发展壮大的今天,煤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也从当初的采煤工变成了现在的机电技师,随着企业与祖国一起不断成长!”今年53岁的唐丕荣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
1974年,唐丕荣接父亲的班来到煤矿工作。唐丕荣感触最深的就是井下工作环境变化。他说,刚工作时他分配到采煤队,那时候,矿上的设备很差,自己啥技术都没有,每天下井的任务就是撮煤炭,工作很辛苦,但除了生活外,每月还能存十几元钱,工作也就特来劲。当时井下环境很差,工作面只有70厘米高,每天都爬着进去撮煤,头抬不起,腰挺不直,只能躺着干活,每天都要工作10多小时,一个人要撮几十吨煤炭,出班后一身酸痛。
最让唐丕荣记忆犹新的是1983年是的10月26日,那天正是他“生日”,已经是班长的他没有休息,早班与几名工友正在工作面撮煤炭,忽然,工作面来大压,木支柱发出噼噼啪啪像火炮一样的声音,大家都吓懵了,有的喊叫快跑,可70厘米高的巷道爬行都十分艰难,那能跑得动。“妈呀,我还没结婚哟!”一时间,工作面哭喊声四起。唐丕荣急中生智,他大吼一声:“大家不要慌,赶快撮个能容身的小窝,躺在小窝里别乱动。”
那次来压,整个工作面被硬生生地压下20厘米,可大家在小窝里躺着没有一个受伤。出班后,大家激动地把他抬起来庆贺。唐丕荣得意地说,那是他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
从1991年开始,矿上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随着机械化引进,综采支架取代了木支柱,割煤机代替了放炮落煤,人工撮煤变成皮带连续化运输……
唐丕荣说:伴随祖国的日益强大,煤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年,井下环境越来越好,采掘设备先进了,工作时间缩短,员工的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不用人工撮煤后,他开始学起电工技术,几年后成长为矿上的骨干电工技术员,并担任起了采煤队队长职务,后来又升为机电技师,工资收入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涨,家中的电器从无到有,再变着样儿越长越大。
“以前,每天老唐下井我都担心得不得了,生怕他会出事,时间一长,这“心痛”就成了病,吃了十几年的药。如今,井下环境好了,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少,我也由担心转为了放心,还参加了矿区的老年舞蹈班,这一锻炼,“心痛”病好了,跟了我十多年的药罐子不久前也扔了。”采访中,唐丕荣的妻子高兴地插话。
“听,胡锦涛总书记的阅兵重要讲话多振奋人心;看,盛况空前的阅兵式更展现出了祖国6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俺也要以‘国庆’为起点,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追随祖国发展步伐,为企业发展和祖国持续壮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观看阅兵式后,唐丕荣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