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工作的输油小站门口水塘里,生长着成片的芦苇,它们错落有致,入秋之后就开始慢慢泛黄,继而深黄老去,忽然有一天,头顶就撑开了一蓬丰实的芦絮花,当风起的时候,芦苇不断地摇摆着自己那已经开始变白“肿大”的长脑袋,芦絮似天女散花、似鹅毛飞雪般,随风飘飞四散,如果此时你正好在下风口站着,不一会儿就可能变成“白眉大侠”。
我并不太倾情于芦苇,只是盐碱地里它是生命力最强的几种植物之一,和这里的红柳、碱蓬子是相依相伴的“铁哥们”。不过我到比较欣赏它随遇而安的性格,而且它极易生长,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可以安家。诗人说:故乡是流浪的最后一站。而芦苇没有没有故乡,如果遇不到水,它可能永远漂泊。
秋霜过后,小站远处大片的空地上,那成片的芦苇和碱蓬子组成了一幅自然地油画。碱蓬子这个时候连杆带叶已经全部变成了赭红色,而芦苇则顶着芦絮显现成白茫茫的世界,芦絮如花轻而满,在风里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温柔。远远望去似一片乳白色的地毯铺在那里,上面装点着腥红色图案。感上晴好天气,当夕阳在天边酝酿出火一样的云霞,天上的红与地上的红便连成一片,白茫茫的芦絮似波浪随风翻腾,这样的地方自然少不了飞鸟醉入其中,唧唧喳喳个不停,仿佛在诉说着一段绵长的故事,唱着对秋天的热爱。能置身其中,就仿佛置身于童话的世界里。
当地人有拿碱蓬子当菜吃的习惯,春天掐它的嫩芽,清洗后撰出咸汁,再用清水泡,然后捞出或凉拌、或包馅等都行。在饥荒年代它曾经是普通老百姓的“救命草”,它含粗蛋白质、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比普通蔬菜都要高。现如今,人们只是拿它来解馋,品味一下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滋味罢了。我也尝过两次,由于同事不太会处理,吃起来有点太咸,到也不算难吃。
林语堂有文赞道:“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让人们对秋天充满无限的遐想。然而人们眼中的秋天多是寂寥,古代文人也常悲秋悯怀,特别是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人体会秋的别样悲凉。
我们一生中不知道要路过多少的风景,看蜂飞蝶舞,花开花落,落叶飘飞。要想用心感知大自然给予的这些美好,用心感知与你一起历经的风景,一路走来所历经的欢笑,那就请你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吧。梦,不会总是停留在开始的地方,品秋就如品人生,是何其美妙的享受。当冬雪过后把生命颜色层层覆盖,积淀下来的植物终将归于泥土,回报大地母亲,用最艳丽的色彩演绎生命的轮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