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07|回复: 6

[原创摄影] 《杏花村诗池》

发表于 2015-11-28 21:37: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杏花村诗池》
这是一泓充满灵气的清波,她所滋润着的池中的三棵参天大树,仿佛就是历史文化名人杜牧、陈季常、苏轼的化身,今人驻足于此,无不肃然起敬,不但惊叹诗池地杰人灵,而且更为诗池孕育出的旷世文化影响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净化心灵、追求文明大声喝彩!
不是吗?请看引自当地志的记载(即背景材料)——
据考证,该村即杜牧的《清明》中所写的杏花村。杏花村是南朝以来的古城,保存了很多的古代建筑风格。
湖北麻城杏花村随着历代文人的吟咏,早已闻名遐迩。北宋苏轼贬谪黄州路经此处,意外地见到了隐居于此的友人陈季常。从此,他三次来杏花               村饮酒赋诗,尤其是他撰写的《方山子传》,将此处记入其中,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
童遥指花村。"这首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七绝《清明》,脍炙人口,历来受人称道。但诗中的"杏花村"却众说纷纭,或云在山西的汾阳,或云在安徽的贵池。其实,这"杏花村"却是在齐安(湖北黄州)的麻城古镇歧亭旁。
歧亭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来的古城,据光绪三年编辑的《麻城县志》载,这里于宋文帝元熹中置亦亭县,梁畦歧亭县作(为十分蛮县之一),"古亦亭后为歧亭,在光黄之交,为守淮重镇。"《黄州府志》载:"武德三年,以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阳县。八年州废,归阳城县。元和三年(按:应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归入黄冈。建中三年(按:应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复置。宋因之。元属黄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黄安县治。"由此可见,古歧亭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现仍扼守汉麻公路,处于麻城、新洲(原属黄冈)、黄坡、红安四县交界处,《黄州府志》还载:"杏花村在歧亭,有杏林、杏泉,陈季常隐居处。"杏花村在歧亭镇北五里处,因是交通要道,杜牧为此赋诗,是很自然的事情。
杜牧是否到过这里呢?有诗有证。请看《题木兰庙》:"弯弓片战作男儿,梦里曾强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指云堆上祝明妃。"这是杜牧任黄州刺史时登木兰山(当时属齐安郡,今为武汉黄陂县)为木兰庙所题的诗。杜牧从黄州到木兰山,必定经过杏花村。杜牧清明而遇雨,想借酒消忧解乏,这里,宋代苏轼谪迁黄州,也曾路过这里,与隐居在杏花村的旧友陈季常邂逅。
杏花村是有"酒家"的,这里流传的民谚云:"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头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据《麻城县志前编》(卷之三)载,这里的酒是与众不同的"水酒"(又名"黄酒")"纯以糯米酿者,其曲内无血肉品,故酒味最醇。漉净余滓,入瓷瓮固封贮之,经年色黄,味尤美。"这种醇酒方法流传至今,是麻城特有美酒。据《复斋漫录》记载,就在杜牧到杏花村之后的二三年左右,宋代词人谢无逸也路过里,并于杏花村驿避上题《江城子》一首:"杏花村里酒旗风,烟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横,杨柳阴浓……"这与"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景色,是何其相似啊!

李小敏
2015、11、28
《杏花村诗池》(麻城工务段李小敏摄;邮编:438300;电话:1397172596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21:40:09 | 查看全部
跟了一帖,请各位老师不吝点评,帮助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30 09:51:14 | 查看全部
好文好图,就是图片少了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2:35:53 | 查看全部
再传三幅供大家点评。
1、《杏显尊贵》(麻城工务段李小敏摄;邮编:438300,;电话:1397172596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2:37:27 | 查看全部
2、《杏显尊贵》
2、《杏显尊贵》(麻城工务段李小敏摄;邮编:438300,;电话:1397172596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2:40:40 | 查看全部
3、《杏显尊贵》
3、《杏显尊贵》(麻城工务段李小敏摄;邮编:438300,;电话:1397172596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20:23:05 | 查看全部
啊呵,没了春杏的踪影,还好有银杏的风采。杏花村真是名不虚传,一年四季都有杏相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