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钢水钢炼钢厂行车车间电工班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夯实基础,始终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坚持把工作做实做细做精——
“金牌班组”是这样炼成的
在1月16日的首钢水钢炼钢厂职代会上,当班长张勤从厂领导手上接过2014年度“金牌班组”奖状后,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来自基层的职工代表们自发把祝贺与赞扬送给了他们——行车车间电工班……
“职工是秒针,车间是分针,厂里是时针。”行车车间电工刘懿在讨论学习时这样说道。
“只有班组团队的秒针转起来,车间的分针才推得动,厂里的时针才转得起,公司的大盘子才会朝前走,而我们就是要让秒针快速转起来!”班长张勤对刘懿的话作了延伸。
怎么才能让“秒针”快速转起来?行车电工班认准一条:“坚持!”做好设备日常巡检维护,是基础更是关键,所以“设备靠维护不靠修”。为了验证一个点,刘懿甚至会在行车上蹲上3、4个小时,饭点时间就只啃方便面和压缩饼干。
“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才能奠定设备长期稳定顺行的根基,班组里像刘懿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张勤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当设备出事故后,分析起事故大家头头是道,都成了“事后诸葛亮”,为何就不能做做“事前诸葛亮”?另一个还是刘懿,有人说他就是班组里的“度娘”(百度),干活时他可以清楚地告诉同事,某一个螺丝在班组备件区的哪一个工具箱、哪一个旮旯角……“两个例子说明了班组维护设备要有预见性。”张勤说,刘懿常想像设备处于事故状态怎么应对、有何典型问题、需要何工具、备件等,以问题为导向,产生一系列追问并解决之,既是头脑风暴也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行车不能给生产添乱,设备是瓶颈,我们没有做‘瓶颈’。”张勤对这一点尤为满意。一天,有位班员轮到值夜班,他很小心地把对讲机调整好,就是怕误事。但是,一夜下来,对讲机一点动静都没有,天快亮时他很不安,以为是对讲机坏了,于是他就拿着对讲机大声呼着工长、其它人员,临末工长问有什么事,到这时,他才放下心来,对讲机没有坏啊。
电机烧损率是班组的一个硬指标,2014年全年电机只有1台烧损,这是一个班组集体努力的结果。“我是学钳工的,电工班获得今年的‘金牌班组’我更高兴,我能理解他们确实非常不易。”行车车间主任胡志祥这样评价电工班。
细节决定成败,小事成就大事。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夯实基础,始终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坚持把工作做实做细做精,“金牌班组”就是这样炼成的!(吴向东韦富荣摄影报道)
来源:《劳动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