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5 21:19:42
|
查看全部
花点时间让自己兴奋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但有的人却能乐此不疲,就像干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一样埋头其中,这一方面可能是他们有超人的自控能力,想干什么就能尽力去干,但另一方面是他们能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保持相当的兴奋度,就像有些小孩子打三天三夜游戏机也不觉得累,原因是他们一见到游戏机就兴奋不已。
显然,当有一天我们能一想到学习而不再愁眉苦脸,一捧起书就兴奋不已,那么古人所说的“苦读”就去掉了一个“苦”字了。
那么,如何让自己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呢?
憧憬未来是让自己兴奋的一种有效方法。当你想到学好外语以后,就能在高校或大公司更好地施展身手或出国深造,当然能兴奋起来,每天多背十几甚至几十个单词。有了这种憧憬似乎也很容易自觉地订个计划,然后把它贴在墙上,以便经常督促和约束自己。
当然,学习不是靠一时的兴奋就行了,很多人总会在刚开始兴奋后,很快就偃旗息鼓、故态复萌,就像跑马拉松一样,能坚持到最后的总是很少的几个人。所以我们要设法让自己一直兴奋,起伏可以有,但不能一去不复返。
为了激励自己,我们还可以偶尔拜访一下成功者。如果你发奋考律师,那么当你感觉动力不足、看书无味,甚至有点讨厌法律条文的时候,到一个律师朋友的事务所去坐坐,看看他们的工作环境,感受一下他们的工作热情,以及那种工作时的成就感和神圣感,再比较一下自己的平淡窝囊,相信你马上会起身回去拼命看书。如果你准备学吉他,练了几天就感觉没了激情,不妨去找几个吉他高手,看他们弹,听他们弹,不用多说,你自然又会兴奋起来,如果再听听他们苦练的经历,相信回去你会比以前练得更刻苦。
当然有机会跑到大都市、大公司去看看,亲身感受一下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氛围,我们会深深感觉到学习绝不是学校里学生的日常功课,终身教育已是现代人的必修课,这样你自然会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学习的紧迫感。
改进学习和工作的方法,使本来枯燥单调的学习和工作变得有趣些,也会增强自身的兴奋度。大凡学英语都要背单词,但如何背却各有其法,如果你能想出一种独特有效的方法,自然不会觉得很枯燥了。在学习中我们可以经常想一些新方法。如归纳一张图表,列个提纲,想出个口诀等等,都会让你感到学习的乐趣。乐趣也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约束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
人是有欲望和需求的,如果对欲望和需求不加以约束和克制,欲望就会自我膨胀。食欲、性欲是人的两大最基本的欲望,是人作为自然界一部分所体现的自然属性;人还有权欲、名利欲、占有欲、贪欲,所有这些都是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道家所提倡的“清心寡欲”是对待欲望的一种方式,而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不加克制地任由欲望膨胀,其结果是相当有害的。
任由食欲膨胀,无节制地暴饮暴食,有时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现在患肥胖病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富贵病”的病因也是不注意控制饮食,更重要的是,食欲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灵魂。常听说一句话:“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食欲膨胀,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就往往会拿自己的尊严作交换,甚至触犯法律。
性欲膨胀不加克制,害处也很多。不少官吏不就是在“美人计”或“美男计”下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吗?对于一般人来讲,不控制自己的性欲,违背道德,其结果也常常落得家庭破裂、名誉扫地、得不偿失。
权欲对人的诱惑很大。因为权力常常是不法者以权谋私的工具,权力能让他八面威风,众人臣服,这种名利双收的事情对人的诱惑当然很大。对权欲不加控制,为了升官发财,结党营私、买官卖官、出卖自己的良心、违法犯罪,其结果不是人头落地,也是锒铛入狱。
欲望中最普遍的一种就是利欲,诸如什么“利欲熏心”、“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物质利益是考验人的试金石,面对钱财人们往往会露出他们的真面目。上至高官巨贾,下至平民百姓,都与物质利益紧密相联,而对于利欲若不加以克制,危害更大。为了获利,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法律;或是为了私欲,背信弃义,不择手段。其后果不言而喻,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太多了。
除了上述的欲望,人还有自惰性心理以及消极心态,这些都将影响到你的成功。凡成功者无不懂得自律,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律!
从本质上讲,自律就是在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律”既然是规范,当然是因为有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比如,刷牙洗脸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有一天你回到家筋疲力尽,如果你倒床就睡,就是在放纵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这就是你自律的表现。人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使行动受阻挠的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克服对情绪的干扰,接受考验。
自律的方式,一般来说有两种:一是去做应该做而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一是不做不能做、不应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你每天早晨坚持锻炼身体,某一天天气特别寒冷,你不想冒着寒冷继续坚持,但是你最终走出家门,继续锻炼,这就属于前者;后者的表现也较多,你喜欢抽烟,但到了无烟室,你必须强忍住内心的欲望不抽烟。
一般情况下,自律和意志是紧密相联的,意志薄弱者,自律能力较差;意志顽强者,自律能力较强。加强自律也就是磨练意志的过程。
自律对于个人的事业来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自律有助于磨砺心志,有助于良好品性的形成,使人走向成功。
自律是在行动中形成的,也只能在行动中体现,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途径。梦想自己变成一个自律的人就会变成这样的人吗?靠读几本关于自律的书就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吗?只是不停地自我检讨就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吗?答案都是否定的。
自律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自律首先就得勇敢面对来自各方面对自我的一次次挑战,不要轻易地放纵自己,哪怕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自律,同时也需要主动,它不是受迫于环境或他人而采取的行为,而是在被迫之前,就采取的行为。前提条件是自觉自愿地去做。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要自律,同时你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律精神。比如,针对你自身性格上的某一缺点或不良习惯,限定一个时间期限,集中纠正,效果比较好。
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完美。
1个小时思考胜于10天盲目工作
盲目工作,当然取得不了工作成绩。“人们现在所拥有的,就是他们心里一直想要的,”也许有些人对这句话难以接受;但不能陷于盲目性工作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思考是最关键的。
心理学家说,如果你每天花费一个小时,完全思考某一问题,5年后你会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
以你自己为例,如果你知道自己还有发展的空间,可以变得更好,那么你就要寻求如何让自己发生建设性的改变。因此,你可以花费5年的时间,在这个漫长而艰辛的路上寻找答案,应该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答案。思考是最大的力量,你应该设法掌握这个过程,这样你就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
你的思考会受到正负两方面力量的影响:“正面”是创造性和建设必性的因素;“负面”则是令人失望和破坏性的因素。前者让你进步和改善,后者则让你放弃和伤害。为了更加了解积极和消极的习惯性思考模式所产生的不同作用,想想以下的情绪,一思考一意象的“启动过程”,对于你和周围人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喜悦、骄傲、爱、兴奋、乐观、热诚;接着比较恐惧、愤怒、罪恶、怨恨、嫉妒、绝望及恨的影响。前者对一个人具有创造性、建设性的影响,后者则相反。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积极或消极、建设性或破坏性地思考及行动,那么,怎么会有人选择消极呢?重点在于,没有人会故意选择消极思考。你可能让自己遵循习惯性的思考模式,不断重复。成人所有的思考几乎都有习惯性,具有潜意识的层次。
英国的辞典编纂专家塞缪尔·约翰逊说:“习惯的锁链通常太小以至难以察觉,但它又太坚固而难以打破。”我们平时养成了太多负面的思考习惯,都受制于这些习惯性的思考模式而不自知。
当人们认识或开始意识到自己有不良习惯时,又为什么不改掉这些坏习惯呢?人们不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其原因是不愿意承担责任。此外,保持这些习惯得到的快乐超过带来的痛苦。他们可能会:
(1)缺乏改变习惯的愿望。
(2)缺乏训练,不知如何改变习惯。
(3)缺乏能够改变习惯的信念。
(4)缺乏需要改变习惯的意识。
这些都不利于我们改正不良习惯。我们都有选择权,既可以对不良行为放任不管,让它自行消失,也可以正视它,克服它,从而更好地生活。改变不良行为需要克服莫名的恐惧,从安逸舒适中走出来。请记住,恐惧是一种习惯的行为,只要不去学习它,就可以感觉不到它。
以下是那些不改变坏习惯的人最常用的借口:
我们总是那样做的;
我们从来不那样做;
那不是我的职责;
我认为那样做不会有什么改变;
我太忙了;
……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现在开始改掉坏习惯还不太晚。不管我们的年纪有多大,习惯有多久,只要有改正行为的意识和技巧,就能改变它。我们常常听人说这样一句话:“你不可能教条老狗学会新戏法。”我们不可以学习那些自我挫败的行为,而应学习积极的行为。
成功的秘密就是成功者习惯了去做那些失败者不喜欢或不愿做的事。或许,成功者也不愿做这样的事,但他们还是积极地去做了。例如,失败者不愿意接受训练,不愿吃苦,不愿信守诺言;成功者也不喜欢受训,不喜欢吃苦,但不管怎样,他们还是做了,因为他们养成了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习惯。
一切习惯在刚刚形成的时候都是很不起眼的,但最终往往会变得难以打破。态度属于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问题就是要用新的良好习惯去破除和取代旧的不良习惯。
防止坏习惯的形成比克服那些已形成的坏习惯更容易。要形成好习惯就要战胜诱惑,快乐和不快乐都是一种习惯。优秀品质的形成是有意识地付出一次又一次努力的结果,它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直到变成一种习惯。
习惯对你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帮助你达到新的高峰,同样它也可能限制你的行动。习惯是以某种习惯性的方式思考的结果。你大多数的行为(超过99%)反映出深藏在潜意识之中的讯息。你所有的想法几乎都受到过去的感受和经验的影响,因此,你必须学习成为一个思考者,最好是一个原创的思考者,惟有如此,才能让理性战胜过去的阴影。
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感知,过马路之前,你肯定要先看清左右两边的车辆。如果你生长在美国,你会习惯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如果你生长在英国,则习惯先看右边,再看左边,因为车子是靠左行驶。美国的游客在伦敦的街头往往无所适从。我们从小就学习并且养成习惯,一种储存的程序,几乎不需要思索,只是一种下意识的行动。
同样的,思考模式被输入到你的潜意识之中,造就现在的你。这些模式可以因为重新学习不同的、更有效的思考模式而改变,提升你想要改变的认知层次,在想象之中不断重复新的、你想要的学习经验。新的思考意象将产生新的生活经验。
如此看来,利用短时间的认真思考,其效果远胜于长时间沿袭过去习惯模式下的盲目工作,所以说“1个小时思考胜于10天盲目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