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精准扶贫先要扶志
    近日,笔者在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家中调研发现,一些劳动力弱的贫困对象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只求有个温饱,可见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
    “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1988年9月,习近平在到任宁德3个月后写下的第一篇调查报告《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中,给出了有力回答。
    过去我们扶贫工作做的多是“输血”,也就是下拨扶贫款、送钱送物等等,但这些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面脱贫和部分返贫的问题。“输血”式扶贫不能解决长远问题,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对于那些胸无斗志的贫困户,单纯地给钱给物自然不可行,单方地灌输技术也不可行。随着各项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各级党组织和扶贫工作队要牢固树立“扶贫先扶志、致富需治心”的扶贫观,扶起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志气”,树立共同致富的“信心”。
    “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精准扶贫,首要在扶志。打开贫困对象的心结,不但要给贫困户必需的资金和技术,还要开启他们尘封的精神世界,促使他们真正警醒:人穷不能志短,要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在扶贫送温暖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引导贫困群众既心怀感激、好好珍惜,又有羞耻心、进取心,把接受扶贫作为强大的动力,以此鞭策自己,在借助外力的同时还要强化自身内力修为。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引导贫困群众正确看待贫困,摒弃“等靠要”和消极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贫困群众要迎着精准扶贫的号角,主动学技术、找门路,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奔向康庄大道,回报社会。
    实施精准扶贫要以“精神扶贫”为重要抓手,给贫困户精神力量,给他们自信心,才能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罗萍 |
|